胃腸感冒可通過清淡流質飲食、低纖維食物、低脂蛋白質、電解質補充、益生菌食物等方式緩解癥狀。胃腸感冒通常由病毒感染、飲食不當、免疫力下降、腹部受涼、腸道菌群紊亂等原因引起。
發病初期選擇米湯、藕粉、過濾蔬菜湯等流質食物,減少胃腸刺激。這類食物水分含量高,可預防脫水,同時提供基礎熱量。避免牛奶、豆漿等產氣飲品,以免加重腹脹。
癥狀緩解后過渡到白粥、軟面條、饅頭等低纖維主食。煮制時適當延長烹飪時間,確保食物軟爛易消化。少量多餐進食,單次攝入量控制在150-200毫升。
恢復期添加蒸蛋羹、嫩豆腐、去皮雞胸肉等低脂蛋白。蛋白質需充分加熱至全熟,避免煎炸烹飪方式。每日蛋白質總量不超過50克,分3-4次補充。
自制補液鹽500毫升溫水+1.75克食鹽+20克葡萄糖或飲用市售電解質飲料。每公斤體重補充30-50毫升液體,嘔吐后需小口啜飲。香蕉、土豆等含鉀食物可預防電解質紊亂。
癥狀消退后食用無糖酸奶、發酵饅頭、味噌湯等含活性益生菌食物。益生菌能修復受損腸黏膜,每日攝入100-200克為宜。避免與抗生素同服,間隔至少2小時。
胃腸感冒期間需禁食生冷、辛辣、高糖及油膩食物,癥狀持續超過48小時或出現血便、高熱需及時就醫。恢復期可配合腹部熱敷、餐后散步等促進消化功能恢復,每日飲水量維持在1.5-2升,逐步增加燕麥、南瓜等可溶性膳食纖維攝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