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齦側面凸起的硬塊可通過局部清潔、抗生素治療、手術切除、病因治療、定期復查等方式處理。該癥狀可能由食物嵌塞、根尖周炎、牙骨質增生、頜骨囊腫、牙齦瘤等因素引起。
1、局部清潔:
食物殘渣長期滯留可能刺激牙齦形成炎性硬結。使用牙線清除鄰面嵌塞物,配合氯己定含漱液漱口,每日用軟毛牙刷環形清潔患處3次,多數機械刺激導致的硬塊可在1周內消退。
2、抗生素治療:
根尖周炎引起的膿腫硬結需藥物干預。頭孢克洛、甲硝唑、阿莫西林等抗生素可控制感染,硬塊伴隨自發痛或叩痛時,需連續用藥5-7天。急性期輔以布洛芬緩解疼痛,避免擠壓腫脹部位。
3、手術切除:
牙骨質增生或牙齦瘤需外科處理。采用牙齦成形術去除異常骨組織,直徑超過5mm的囊腫需行頜骨刮治術。術后病理檢查可明確腫塊性質,復發率低于10%。
4、病因治療:
創傷性咬合導致的硬塊需調磨對頜牙尖。正畸治療糾正牙齒排列異常,修復缺失牙以減少牙齦負荷。糖尿病患者需將糖化血紅蛋白控制在7%以下,降低牙齦增生風險。
5、定期復查:
術后每3個月檢查牙齦愈合情況,拍攝牙片監測骨組織變化。妊娠期牙齦瘤患者分娩后需重新評估,長期服用苯妥英鈉等藥物者應每半年進行牙周檢查。
日常飲食增加獼猴桃、西蘭花等維生素C含量高的食物,避免咀嚼硬物造成機械刺激。每天進行5分鐘牙齦按摩促進血液循環,吸煙者需減少煙草接觸。硬塊持續增大、表面潰瘍或伴隨淋巴結腫大時,需立即進行活檢排除惡性腫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