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瓣膜病可通過華法林、地高辛、利尿劑等藥物控制癥狀,嚴重者需進行瓣膜修復或置換手術。心臟瓣膜病可能與風濕熱、先天性畸形、退行性變、感染性心內膜炎、心肌梗死等因素有關,通常表現為呼吸困難、心悸、乏力、胸痛、暈厥等癥狀。
1、抗凝藥物:
華法林常用于預防血栓形成,適用于合并房顫或機械瓣膜置換術后患者。利伐沙班作為新型口服抗凝藥,出血風險較低。使用期間需定期監測凝血功能,避免與維生素K含量高的食物同食。
2、強心藥物:
地高辛通過增強心肌收縮力改善心功能,適用于合并心力衰竭者。用藥期間需監測心率,警惕中毒癥狀如惡心、視力異常。β受體阻滯劑美托洛爾可降低心肌耗氧量,緩解心悸癥狀。
3、利尿劑:
呋塞米能快速減輕肺淤血和下肢水腫,需注意電解質平衡。螺內酯作為保鉀利尿劑,長期使用可改善心肌重構。每日晨起稱重有助于監測體液潴留情況。
4、血管擴張劑:
硝酸異山梨酯通過擴張靜脈減輕心臟前負荷,緩解呼吸困難。ACE抑制劑依那普利可延緩心室重構,但需警惕干咳副作用。服藥后避免突然改變體位以防低血壓。
5、抗生素預防:
拔牙等侵入性操作前需預防性使用阿莫西林,避免感染性心內膜炎。青霉素過敏者可選用克林霉素。人工瓣膜患者需終身注意口腔衛生,定期進行牙科檢查。
心臟瓣膜病患者需限制鈉鹽攝入,每日食鹽量控制在3-5克,避免腌制食品。適度進行散步、太極拳等低強度運動,監測運動后心率不超過靜息心率+30次/分。睡眠時采取高枕臥位減輕夜間陣發性呼吸困難。每月記錄體重變化幅度,3天內增長2公斤以上需及時就診。術后患者應避免提重物,定期復查超聲心動圖評估瓣膜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