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松動可通過牙周夾板固定、正畸牽引、根管治療、牙周手術、拔牙種植等方式治療。牙松動通常由外傷、牙周炎、骨質疏松、咬合創傷、妊娠期激素變化等原因引起。
1、外傷處理:
牙齒受外力撞擊后可能出現松動,需避免用患牙咀嚼硬物。輕度松動可通過觀察2-4周自行恢復,期間進食流質食物如牛奶、米糊。中重度松動需使用鈦合金牙周夾板固定6-8周,配合冷敷減輕腫脹。
2、牙周炎控制:
牙周炎導致的松動與牙槽骨吸收有關,通常伴隨牙齦出血、口臭癥狀。需進行齦下刮治清除菌斑,配合鹽酸米諾環素軟膏局部給藥。重度病例可采用引導性組織再生術,植入Bio-Oss骨粉促進牙槽骨重建。
3、骨質疏松干預:
全身性骨密度下降會影響牙齒穩固性,多見于絕經后女性。建議每日補充鈣劑600mg和維生素D3800IU,進行快走、太極拳等負重運動。藥物干預可選用阿侖膦酸鈉、雷洛昔芬等抗骨吸收制劑。
4、咬合調整:
長期夜磨牙或牙齒排列不齊會造成咬合創傷,表現為多顆牙均勻松動。需制作丙烯酸樹脂咬合墊夜間佩戴,正畸治療可選擇隱形矯治器或傳統托槽,調整咬合接觸點分布。
5、妊娠期護理:
孕激素水平升高導致牙齦血管通透性增加,可能引起暫時性牙齒松動。建議使用軟毛牙刷配合含氟牙膏,增加獼猴桃、橙子等維生素C攝入。產后6個月激素水平恢復后,松動多能自行改善。
日常護理需堅持巴氏刷牙法,使用沖牙器清潔牙間隙,每半年進行專業潔牙。飲食注意補充蛋白質和鈣質,推薦食用奶酪、三文魚、黑芝麻等食物。避免用牙齒開瓶蓋等硬物咬合行為,中重度松動應及時就診口腔外科。規律進行口腔肌肉訓練,如吹氣球、鼓腮等動作增強牙周組織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