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斷母乳喂養良好可通過觀察哺乳頻率、嬰兒排泄量、體重增長曲線、精神狀態、母親乳房變化等指標綜合評估。
新生兒每日有效哺乳8-12次,每次持續15-20分鐘。喂養間隔2-3小時為正常范圍,哺乳時能聽到規律吞咽聲。夜間哺乳需求不應少于2次,哺乳后嬰兒呈現放松滿足狀態。
出生第4天后每日排尿6-8次,尿液呈淡黃色。排便3-4次為達標,母乳喂養兒糞便呈金黃色糊狀。尿布重量需達40-60克/次,排泄物異味較輕表明消化吸收良好。
出生7-10天恢復至出生體重后,每周增重150-210克為理想值。前3個月每月增長600-1000克,生長曲線處于WHO標準25-75百分位區間。早產兒應按矯正月齡評估增長速度。
兩次哺乳間期嬰兒保持1.5-2小時清醒狀態,眼神靈活有追視反應。哺乳后能自主進入1-3小時深度睡眠,哭鬧時經哺乳可快速安撫,日常表現出探索環境的興趣。
母親哺乳前乳房充盈發脹,哺乳后明顯變軟。乳頭無皸裂或白泡,哺乳時無劇烈疼痛。兩次哺乳間隔能感受到奶陣來臨的酥麻感,手擠可見乳汁呈線狀噴射。
母乳喂養期間母親需保證每日500大卡額外熱量攝入,多食用鯽魚湯、核桃、黑芝麻等催乳食物。哺乳期每日飲水量建議2000-3000ml,避免韭菜、麥芽等回奶食材。定期進行母嬰同步體檢,哺乳時采用搖籃式、橄欖球式等交替姿勢,發現體重增長停滯或尿量減少需及時咨詢國際認證哺乳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