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直性斜視可能由眼外肌發育異常、顱腦損傷、甲狀腺相關眼病、神經系統病變、外傷等因素引起,可通過棱鏡矯正、肉毒桿菌注射、眼肌手術、視覺訓練、藥物治療等方式干預。
眼外肌發育不平衡是常見誘因,上直肌或下斜肌功能亢進會導致眼球垂直偏斜。先天性病例多表現為出生后6個月內出現單眼上飄,可通過Faden手術或肌肉后退術調整肌力。日常可進行交替遮蓋訓練改善雙眼協調性。
眼眶骨折或頭部外傷可能損傷動眼神經或滑車神經,引發上斜肌麻痹。典型癥狀為頭部代償性傾斜和復視,急性期可使用三棱鏡臨時矯正。神經損傷超過6個月未恢復者,需考慮Harada-Ito手術調整肌腱附著點。
格雷夫斯病引起的甲狀腺相關眼病會導致眼外肌纖維化,以下直肌最易受累。患者除眼球上轉受限外,常伴眼瞼退縮和結膜充血。早期使用糖皮質激素沖擊治療,后期需行眼眶減壓術聯合垂直肌移位術。
中腦或第四腦室病變可能影響滑車神經核,導致獲得性上斜肌麻痹。伴隨旋轉性復視和垂直視物偏移,需通過MRI排查腫瘤或梗死。藥物治療包括甲鈷胺營養神經,嚴重者需行同側下斜肌減弱術。
分離性垂直偏斜表現為交替性上飄,與雙眼融合功能缺陷相關。特征性體征為遮蓋試驗時被蓋眼自發上移,非手術治療可采用肉毒桿菌素注射上直肌。若合并水平斜視,需聯合內外直肌手術矯正。
患者應保持規律用眼習慣,避免長時間單眼遮蓋。飲食注意補充維生素B族和Omega-3脂肪酸,三文魚和菠菜有助于神經修復。推薦進行眼球追隨訓練,如用筆尖做上下追蹤練習。出現突發復視或伴頭痛嘔吐時需急診排查顱內病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