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道口出現無痛癢的小疙瘩可能與珍珠狀陰莖丘疹、皮脂腺異位癥、尖銳濕疣、尿道旁腺囊腫、扁平苔蘚等因素有關,需結合臨床表現及醫學檢查明確診斷。
常見于男性冠狀溝邊緣,呈珍珠白色或淡紅色小丘疹,排列成行。屬于良性增生,與局部衛生不良或包皮過長有關。無需特殊治療,保持清潔干燥即可,包皮過長者可考慮環切術。
因皮脂腺發育異常在黏膜處形成黃色小顆粒,觸之柔軟。好發于青少年,與激素水平變化相關。通常無需處理,避免反復摩擦刺激,癥狀明顯時可選擇激光治療。
由HPV感染引起的菜花狀贅生物,初期可能無痛癢。需通過醋酸白試驗或病理活檢確診。臨床采用咪喹莫特乳膏、鬼臼毒素酊等藥物局部治療,頑固病灶可進行冷凍或光動力療法。
尿道旁腺導管阻塞導致黏液潴留,形成半透明囊性隆起。可能伴隨排尿分叉,繼發感染時出現紅腫。較小囊腫可觀察,較大者需手術切除或造口引流。
皮膚黏膜慢性炎癥表現為紫紅色扁平丘疹,偶見于生殖器。與免疫異常有關,典型癥狀包括網狀白紋。局部涂抹糖皮質激素軟膏或鈣調磷酸酶抑制劑,嚴重時口服羥氯喹。
日常需選擇棉質透氣內褲,避免使用刺激性洗劑清潔外陰。飲食注意減少辛辣食物攝入,適當補充維生素A、C增強黏膜抵抗力。出現疙瘩增大、破潰、滲液等變化時應及時就診皮膚科或泌尿外科,必要時進行分泌物檢測、HPV分型等檢查明確病因。規律作息與適度運動有助于維持免疫功能,降低感染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