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內膜息肉存在癌變可能,但概率較低。多數情況下屬于良性病變,癌變率不足5%,需結合病理檢查明確性質。
一、良性息肉的特征與處理:
子宮內膜息肉常見于育齡期女性,主要與雌激素水平過高有關。典型癥狀為月經量增多、經期延長或不規則出血,部分患者可能無癥狀。超聲檢查可見宮腔內高回聲團塊,確診需依賴宮腔鏡下活檢。對于直徑小于1厘米且無癥狀的息肉,可暫不處理,定期隨訪觀察;若伴隨異常出血或影響生育,建議行宮腔鏡下息肉切除術,術后復發率約15%。日常需避免長期服用雌激素類藥物,控制體重以減少脂肪組織對雌激素的轉化。
二、惡性息肉的高危因素與干預:
絕經后女性新發息肉或息肉快速增長時需警惕惡變,可能與長期雌激素刺激、肥胖、糖尿病等因素有關,通常表現為絕經后陰道流血、息肉體積大于1.5厘米等特征。病理類型以子宮內膜樣腺癌多見,確診后需根據分期選擇治療方案:早期可行全子宮切除術,中晚期需配合放療或化療。術后應每3-6個月復查腫瘤標志物及影像學檢查,同時控制血糖血脂,補充維生素D以降低復發風險。
建議每年進行婦科超聲篩查,尤其存在月經紊亂或更年期癥狀者。日常保持低脂高纖維飲食,適量攝入豆制品調節雌激素水平;每周進行150分鐘中等強度運動如快走、游泳;避免熬夜及精神壓力過大。若出現異常陰道排液、盆腔疼痛等癥狀應及時就診,40歲以上女性可考慮定期宮腔鏡檢查。合并高血壓或糖尿病的患者需優先控制基礎疾病,減少息肉惡變的協同風險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