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網膜出血能否自愈需根據出血原因和程度判斷,部分輕微出血可自行吸收,但多數情況需醫療干預。
視網膜出血常見于高血壓、糖尿病視網膜病變、視網膜靜脈阻塞等疾病。少量出血可能在一至兩個月內逐漸吸收,但伴隨視力模糊、視野缺損等癥狀時需及時就醫。玻璃體積血或黃斑區出血可能引發永久性視力損傷,需通過眼底檢查明確出血范圍。
1. 生理性因素導致的出血:
劇烈咳嗽、嘔吐或輕微外傷可能引發視網膜淺層點狀出血。這類出血通常范圍小,兩周左右可自行吸收,期間避免揉眼和劇烈運動。觀察期間若出現飛蚊癥增多或視物變形,需立即復查。
2. 病理性因素導致的出血: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引起的出血需通過激光光凝術封閉滲漏血管,配合改善微循環藥物如羥苯磺酸鈣。視網膜靜脈阻塞患者需注射抗血管內皮生長因子藥物,必要時聯合視網膜激光治療。高血壓患者需將血壓控制在140/90mmHg以下,避免出血復發。
視網膜出血患者應保持低鹽低脂飲食,每日補充深色蔬菜300克以上。避免突然低頭、用力排便等增加眼壓的行為,睡眠時墊高枕頭。每周進行3次30分鐘的有氧運動如快走,監測血糖血壓變化,每3個月復查眼底照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