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齦增生切除后存在復發可能,復發率與病因控制、術后護理及個體差異密切相關。
1、復發風險因素:
局部刺激因素未消除是主要誘因。長期口腔衛生不良、牙結石堆積、修復體邊緣不密合等持續刺激可導致牙齦組織再次增生。全身因素如長期服用苯妥英鈉類抗癲癇藥物、鈣通道阻滯劑或免疫抑制劑也可能誘發藥物性牙齦增生。妊娠期激素變化或遺傳性牙齦纖維瘤病患者的復發風險更高。
2、降低復發措施:
術后需徹底清除菌斑和牙結石,每3-6個月進行專業潔治。藥物性增生患者應在醫生指導下調整用藥方案,改用替代藥物。修復體邊緣需重新拋光或更換,消除機械刺激。每日使用巴氏刷牙法配合牙線清潔,必要時輔助沖牙器。吸煙者需戒煙,糖尿病患者需控制血糖水平。
3、復發處理方案:
輕度復發可通過加強口腔衛生管理和局部用藥控制。中重度復發需二次手術切除,必要時采用牙齦成形術恢復生理外形。遺傳性牙齦纖維瘤病可能需多次手術聯合正畸治療。術后病理檢查可明確增生性質,排除腫瘤性病變。
術后3個月內避免進食過硬過燙食物,使用軟毛牙刷輕柔清潔術區。每日用生理鹽水或氯己定含漱液漱口3次,持續1-2周。建議補充維生素C和蛋白質促進創面愈合,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定期口腔檢查能早期發現復發跡象,術后第1年每3個月復查,穩定后每半年隨訪。適度有氧運動可改善全身血液循環,降低炎癥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