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締組織外痔可通過溫水坐浴、局部用藥、調整排便習慣、減少久坐、手術治療等方式改善,通常由長期便秘、妊娠腹壓增高、肛門感染、靜脈回流受阻、遺傳因素等原因引起。
1、溫水坐浴:
每日用40℃左右溫水坐浴10-15分鐘,促進肛門局部血液循環。水中可加入高錳酸鉀稀釋液或中藥苦參湯,每日2-3次能緩解水腫。坐浴后需保持肛周干燥,避免穿緊身褲摩擦患處。
2、局部用藥:
外涂馬應龍麝香痔瘡膏、復方角菜酸酯乳膏等可減輕炎癥。伴有疼痛時使用利多卡因凝膠局部麻醉。合并感染需配合紅霉素軟膏,用藥前需清潔肛周,孕婦慎用含麝香成分藥物。
3、調整排便:
每日定時排便不超過5分鐘,多吃火龍果、燕麥等膳食纖維。排便困難者可短期使用開塞露,避免用力屏氣。晨起喝300ml溫水刺激腸蠕動,建立規律排便反射有助于痔核回縮。
4、減少久坐:
每小時起身活動5分鐘,使用中空坐墊分散壓力。避免騎行、舉重等增加腹壓的運動,推薦每天快走6000步。長期駕車者需在座椅加裝透氣墊,防止局部溫度過高加重充血。
5、手術治療:
經保守治療3個月無效者可考慮血栓剝離術或外痔切除術。伴有肛裂需行側方內括約肌切開術,術后需保持切口清潔。環形混合痔推薦PPH吻合器手術,恢復期需避免劇烈咳嗽。
飲食上多攝入黑木耳、海帶等膠質食物促進創面愈合,避免辣椒、酒精等刺激性食物。每日做提肛運動3組每組20次,睡眠時采用左側臥位減輕靜脈壓迫。術后兩周內避免騎自行車或深蹲動作,出現發熱、劇烈疼痛需及時復查肛門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