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內分泌腫瘤可分為多種類型,根據起源部位、分化程度和激素分泌特性進行分類。常見類型包括胰腺神經內分泌腫瘤、胃腸道神經內分泌腫瘤、肺神經內分泌腫瘤、腎上腺髓質腫瘤、甲狀腺髓樣癌。
1、胰腺神經內分泌腫瘤:起源于胰腺內分泌細胞,分為功能性和無功能性兩類。功能性腫瘤可分泌胰島素、胃泌素等激素,導致相應綜合征。無功能性腫瘤早期常無癥狀,體積增大后可能壓迫周圍器官。治療方法包括手術切除、靶向藥物治療和肽受體放射性核素治療。
2、胃腸道神經內分泌腫瘤:好發于回腸、直腸和胃部。根據分化程度分為G1、G2、G3三級,G1級生長緩慢,G3級惡性程度高。典型癥狀包括潮紅、腹瀉、腹痛。治療方案依據腫瘤分級和分期制定,可選擇內鏡下切除、手術或生長抑素類似物治療。
3、肺神經內分泌腫瘤:分為典型類癌、不典型類癌、大細胞神經內分泌癌和小細胞肺癌四類。典型類癌預后較好,小細胞肺癌惡性程度最高。臨床表現包括咳嗽、咯血、呼吸困難。治療手段包括手術、化療、放療和免疫治療。
4、腎上腺髓質腫瘤:主要指嗜鉻細胞瘤和副神經節瘤,可分泌兒茶酚胺類物質。典型癥狀為陣發性高血壓、頭痛、心悸。確診后首選手術切除,術前需充分準備控制血壓波動。惡性嗜鉻細胞瘤需結合靶向治療和核素治療。
5、甲狀腺髓樣癌:起源于甲狀腺C細胞,具有家族遺傳傾向。常見表現為頸部腫塊和腹瀉。治療以甲狀腺全切術為主,晚期患者可接受靶向藥物治療。定期監測降鈣素和癌胚抗原水平有助于評估治療效果。
神經內分泌腫瘤患者需注意均衡飲食,保證足夠蛋白質攝入,限制高脂高糖食物。適度運動有助于增強體質,但需避免劇烈活動。定期隨訪監測腫瘤標志物和影像學變化,及時發現病情進展。保持良好心理狀態對疾病康復具有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