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發可通過調整生活方式、改善飲食結構、局部護理、藥物治療、植發手術等方式促進再生。脫發通常由遺傳因素、激素失衡、營養不良、精神壓力、疾病因素等原因引起。
1、遺傳因素:雄激素性脫發與遺傳基因密切相關,毛囊對二氫睪酮敏感導致萎縮。男性可口服非那雄胺抑制雄激素轉化,女性使用螺內酯拮抗雄激素;米諾地爾溶液外涂刺激毛囊生長。這類脫發需長期維持治療。
2、激素失衡:產后脫發、更年期脫發與雌激素水平驟降有關。建議保證7小時睡眠調節內分泌,食用大豆制品補充植物雌激素,配合頭皮按摩促進血液循環。多數在激素穩定后6-12個月自行恢復。
3、營養不良:缺鐵、缺鋅、蛋白質攝入不足會導致休止期脫發。每周攝入牛肉、牡蠣、雞蛋等富鐵鋅食物,每日補充30g堅果作為健康脂肪來源。嚴重缺乏時需在醫生指導下服用葡萄糖酸鋅、蛋白粉等補充劑。
4、精神壓力:長期焦慮引發斑禿或彌漫性脫發。正念冥想、規律運動可降低皮質醇水平,洗頭時水溫控制在38℃以下避免刺激毛囊。伴有失眠者可短期使用谷維素調節植物神經功能。
5、疾病因素:甲狀腺功能減退、紅斑狼瘡等疾病伴隨脫發。甲減患者需口服左甲狀腺素鈉糾正激素水平,自身免疫性疾病需使用羥氯喹控制炎癥。這類脫發需先治療原發病,毛發再生作為次要目標。
日常護理建議選擇無硅油洗發水,每周2-3次使用含咖啡因的防脫精華;飲食注意補充維生素B族和維生素D,三文魚、菠菜等食物可促進角蛋白合成;避免頻繁染燙、過度牽拉頭發等物理損傷。若脫發量持續超過100根/日或出現斑片狀禿發,建議及時就診皮膚科進行毛囊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