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兒窘迫可通過定期產檢、監測胎動、控制基礎疾病、避免仰臥位及合理補充營養等方式預防,通常由胎盤功能異常、臍帶因素、母體缺氧、妊娠并發癥或藥物因素等原因引起。
規范產前檢查能早期發現胎盤早剝、妊娠期高血壓等高風險因素。孕28周前每4周檢查一次,孕28-36周每2周一次,36周后每周一次,重點監測胎心監護、超聲血流指標及母體血壓血糖。B超可識別臍帶繞頸、羊水過少等異常,胎心監護能捕捉異常宮縮或胎兒心率變化。
孕28周后每日早中晚各1小時記錄胎動,正常值為2小時內≥10次。胎動減少提示可能缺氧,需立即左側臥位并就醫。使用手機APP記錄胎動曲線更精準,突然減少50%以上或12小時不足20次時,需急診排除臍帶受壓、胎盤灌注不足等情況。
妊娠合并貧血者需補充鐵劑、葉酸維持血紅蛋白>110g/L;糖尿病患者通過胰島素控制空腹血糖≤5.3mmol/L;高血壓患者需將血壓維持在<140/90mmHg。子癇前期患者需口服阿司匹林預防胎盤缺血,甲狀腺功能異常者應調整優甲樂劑量。
孕中晚期避免長時間仰臥,建議左側臥位增加子宮胎盤血流量25%。睡眠時用孕婦枕支撐腰部,乘車時調整座椅傾斜度。仰臥位低血壓綜合征會導致母體回心血量減少,引發胎兒心率減速,尤其常見于多胎妊娠或羊水過多者。
每日補充30mg鐵、400μg葉酸及1000mg鈣,蛋白質攝入增加至80g/天。每周食用2-3次深海魚補充DHA,限制咖啡因<200mg/日。研究顯示缺鐵性貧血孕婦發生胎兒窘迫風險增加3倍,維生素D缺乏可能影響胎盤血管形成。
孕婦需保持每日30分鐘散步、游泳等有氧運動,避免劇烈跳躍;睡眠時保持環境溫度22-26℃,濕度50%-60%;穿著寬松棉質衣物減少腹部壓迫。出現陰道流血、持續性腹痛或胎動消失超過4小時,需立即急診處理。合理體重增長范圍為孕前BMI正常者11-16kg,超重者7-11kg,肥胖者5-9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