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結發炎通常可選用抗生素、抗病毒藥物或非甾體抗炎藥,具體藥物選擇需根據病因決定,常用藥物包括阿莫西林、頭孢克肟、阿昔洛韋、布洛芬等。
1、抗生素:
細菌感染引起的淋巴結炎需使用抗生素。阿莫西林適用于鏈球菌等常見細菌感染,頭孢克肟對革蘭氏陰性菌效果顯著。使用前需明確過敏史,避免交叉耐藥性。化膿性淋巴結炎可能需聯用甲硝唑覆蓋厭氧菌。
2、抗病毒藥物:
病毒性淋巴結炎可選用阿昔洛韋或更昔洛韋,尤其對EB病毒、單純皰疹病毒有效。利巴韋林適用于呼吸道合胞病毒引起的頸部淋巴結腫大。這類藥物需早期使用以抑制病毒復制。
3、非甾體抗炎藥:
布洛芬或對乙酰氨基酚可緩解淋巴結腫痛和發熱癥狀。雙氯芬酸鈉適用于疼痛明顯的患者。需注意胃腸道不良反應,避免長期大劑量使用。合并肝功能異常者應慎用。
4、中藥制劑:
蒲地藍消炎口服液具有清熱解毒功效,可用于輕度淋巴結炎。西黃丸對結核性淋巴結炎有一定輔助作用。使用中藥需辨證施治,避免與西藥發生相互作用。
5、免疫調節劑:
反復發作的慢性淋巴結炎可考慮匹多莫德等免疫增強劑。轉移因子適用于免疫功能低下患者。這類藥物需連續使用2-3個月才能顯效,需在免疫科醫生指導下使用。
淋巴結發炎期間應保持充足休息,每日飲水量不少于1500毫升,可適量飲用菊花茶、金銀花露等清熱解毒飲品。飲食選擇易消化的粥類、蒸煮食物,避免辛辣刺激及油膩食物。急性期可對腫大淋巴結部位進行冷敷,每次10-15分鐘,每日2-3次。恢復期建議進行散步、太極拳等溫和運動,增強免疫力。若淋巴結持續腫大超過2周、直徑超過2厘米或伴隨夜間盜汗、體重下降等癥狀,需及時復查血常規和超聲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