癲癇的判斷需結合臨床癥狀和醫學檢查,典型表現包括突發意識喪失、肢體抽搐、口吐白沫等,確診需通過腦電圖或影像學檢查。
1、典型癥狀識別:
癲癇發作的核心特征是突發性、短暫性和重復性。全面性發作常見全身強直陣攣,表現為突然倒地、四肢抽搐、眼球上翻、牙關緊閉,可能伴隨尿失禁;部分性發作則表現為局部肢體抽動或感覺異常,如單側手臂抖動、面部肌肉痙攣。發作后患者常出現意識模糊或嗜睡狀態,部分人會有發作后頭痛或肌肉酸痛。
2、醫學檢查手段:
腦電圖是診斷癲癇的金標準,能捕捉到異常放電波;視頻腦電圖可同步記錄發作表現與腦電變化。頭顱核磁共振可排查腦腫瘤、血管畸形等結構性病因,必要時需進行基因檢測或代謝篩查。發作期唾液皮質醇檢測、心電圖檢查有助于鑒別假性癲癇發作。
3、鑒別診斷要點:
需與暈厥、短暫性腦缺血發作、偏頭痛先兆、發作性睡病等區分。暈厥多由體位性低血壓引發,發作前有頭暈、眼前發黑等前驅癥狀;假性癲癇發作常見于心理障礙,抽搐動作雜亂且無規律,腦電圖監測期間無異常放電。兒童高熱驚厥需與熱性癲癇綜合征鑒別。
日常護理需建立發作日記,記錄誘因、持續時間及表現;避免游泳、高空作業等高風險活動,保證充足睡眠。飲食宜選擇生酮飲食或改良阿特金斯飲食,限制精制碳水攝入。運動推薦太極拳、瑜伽等舒緩項目,發作控制良好的患者可進行慢跑等有氧運動。家屬應學習發作時保護措施,防止舌咬傷和跌落傷,發作超過5分鐘或連續發作需立即送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