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尿困難可能由前列腺增生、尿道結石、神經源性膀胱、膀胱炎、心理因素等原因引起,可通過藥物治療、手術干預、行為訓練等方式改善。
1、前列腺增生:
中老年男性常見病因,可能與雄激素水平變化、細胞增殖失衡有關,典型表現為尿頻、尿線變細、排尿中斷。藥物治療可選擇坦索羅辛、非那雄胺、度他雄胺,嚴重者需經尿道前列腺電切術或激光汽化術。
2、尿道結石:
結石堵塞尿道可能導致突發性排尿困難,常伴隨劇烈腰痛、血尿。小于6mm的結石可通過多飲水、服用坦索羅辛促進排出,較大結石需體外沖擊波碎石或輸尿管鏡取石。
3、神經源性膀胱:
糖尿病、脊髓損傷等導致膀胱逼尿肌與括約肌協調障礙,表現為尿潴留合并尿失禁。需進行膀胱功能訓練,嚴重者需間歇導尿或骶神經調節術。
4、膀胱炎:
細菌感染引發膀胱黏膜水腫,可能出現尿急伴排尿困難。常見致病菌為大腸桿菌,可選用左氧氟沙星、磷霉素、呋喃妥因等抗生素治療。
5、心理因素:
焦慮或排尿環境不適可能導致功能性排尿障礙,表現為排尿遲疑、尿流斷續。建議進行盆底肌放松訓練,保持每日飲水量1500-2000ml。
日常需避免憋尿習慣,減少咖啡因及酒精攝入,適量食用南瓜籽、西紅柿等富含鋅元素食物。凱格爾運動可增強盆底肌力,溫水坐浴能緩解局部不適。若伴隨發熱、腰腹痛或肉眼血尿,需立即泌尿外科就診排除急性尿潴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