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有大愿力,而后有大建樹。
今天這篇文章我想跟大家聊一個以蟬來命名的中成藥,叫金蟬止癢顆粒。為什么要特別強調呢?這里頭啊其實摻雜了一點小小的個人情感。
都說春天是一年當中最熱鬧的季節,桃花紅了,楊柳綠了,蛙兒醒了,就連燕子也不遠萬里飛回來了。
我倒是以為,每年的夏末秋初,也是一段熱鬧非凡的日子。最熱鬧的要數枝頭的蟬了,它們成群結隊的聚集在一起唱著專屬于夏日的,也是生命中最后的歡歌。
宋代詩人辛棄疾描寫的非常唯美,他說: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意境是美的,但多數朋友可能還是會覺得聒噪,而我卻格外喜歡蟬鳴的聲音,聽著特別親切,好像一下子回到了小時候,和小伙伴一起撿蟬蛻的情形歷歷在目。
大家千萬不要以為蟬只會知了知了的叫個不停,叫得人心煩意亂。實際上,蟬的外殼啊還能入藥,中醫叫蟬蛻,俗稱知了殼,它老是知了知了的叫著,知了這個名字和它很是相配。
蟬蛻只有薄薄的一層,撿蟬蛻的時候每個人都捏手捏腳,小心翼翼的,生怕一不小心就給它捏碎了。
蟬蛻是調理皮膚問題經常用到的一味中藥材,這個中成藥,名字就叫金蟬止癢顆粒,止癢是它的作用,不過,它只對一種瘙癢管用,那就是濕熱導致的皮膚瘙癢。
來看看它的藥物組成:
蟬蛻、黃岑、苦參、黃柏、地膚子、白芷、金銀花、梔子、龍膽、蛇床子、白鮮皮、地黃、廣藿香、青蒿、甘草、連翹
蟬蛻有疏風散熱的作用,不光能清熱,還能疏散風邪,假如說身上長疹子了,甭管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去看中醫,中醫大夫總是會囑咐說要避風邪。因為風邪會加重瘙癢,也容易把外界的各種邪氣帶到我們體內。
大家知道中藥里頭有一個四大苦藥,苦到極致的那種,光是聞一聞,就足以讓人眉頭緊鎖,苦能干嘛,能清熱。
黃連、黃柏、苦參、龍膽草共同組成了這四大苦藥。其中,黃連的苦是出了名的,這里頭把黃連換成了黃芩,四大苦藥占了四分之三,再加上黃芩也是苦的,黃芩的味道也好不到哪里去,可見,這個中成藥清熱的力道是不容小覷的。同時也在提醒著大家脾胃虛寒輕易不要服用,以免引起腹瀉。
然后金銀花、梔子、連翹也是清熱的,清的是臟腑里的熱。
青蒿的作用叫透熱,既然用到了透這個詞,說明藥效是不俗的。在我們的皮膚下面有很多的血液管道,就像一個城市的交通網一樣,錯綜復雜,所以說到皮膚瘙癢,說到濕熱,這個熱究竟是藏在哪里了?很多時候是藏在血液里了,血液里面有熱,青蒿可以把這個熱透出來。
生地可以涼血,讓鼎沸的血液回歸平靜。
清了熱,下面是不是該祛濕了?
蛇床子跟蛇沒有關系,它是一種植物的果實,或者說種子,有祛濕止癢的作用。
白芷、白鮮皮、地膚子、廣藿香,這一組也是祛濕的。白鮮皮和地膚子搭檔堪稱經典,濕熱引起的皮膚瘙癢,如果說不想吃藥,可以用白鮮皮、地膚子各30克煮水外洗。
甘草調和諸藥,如此龐大的隊伍當然少不了甘草這位和事佬。
金蟬止癢顆粒適合濕熱引起的皮膚瘙癢,特點是一受熱皮膚就會發癢,用涼水沖一沖,洗一洗,感覺會舒服一點。
另外,濕熱體質的人舌質紅,舌苔黃而且發膩,濕邪這種東西本身就是黏膩的,反應到舌頭上也是膩膩的一層。還有一種瘙癢是因為血虛風燥,血虛的人舌苔發白,像這種情況,可以用人參養榮丸或者歸脾丸來調理。
除了止癢,這個金蟬止癢顆粒還能治療濕疹,蕁麻疹,前提也都是濕熱作祟。注意,脾胃虛寒的人不要吃,以免引起腹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