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病是一種常見病,不健康的飲食是引起胃病的主要原因,對于胃病患者需要合理用藥來緩解胃痛,胃病主要會引起胃脹和胃痛,消化不良最好服用中成藥來調節,下面,我們將介紹幾種常用的治療胃病的中成藥。
1、加味左津丸
黃連(生姜)、吳茱萸(甘草)、黃芩、柴胡、木香、香附(醋)、姜黃、白芍、綠皮(醋)、枳殼(麩皮炒)、橘皮、延胡索(醋)、當歸、甘草。清肝解毒,消腫止痛。用于肝郁胃不和引起的胸腹脹大、煩躁易怒、打嗝吞酸、胃痛,可用于治療慢性胃炎、十二指腸潰瘍和胃炎。肝寒侵胃體虛者慎用,避免生氣,避免生吃、生冷、辛辣、油膩和難以消化的食物,孕婦應慎用。
2、陰虛胃痛顆粒
沙參、麥冬、石碣、玉竹、川楝、白芍、炙甘草。滋陰益胃,救急止痛。用于胃陰虛引起的隱隱灼痛、口舌干澀、厭食、干嘔等癥狀。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見以上綜合征。寒虛胃痛者慎用。避免生冷、辛辣、油膩食物;戒酒。
3、養胃膠囊
黃精(蒸)、黨參、白術(炒)、山藥、菟絲子、沙參、玄參、烏梅、陳皮、山楂、干姜。益氣養陰、脾胃、氣滯。用于脾胃氣陰兩虛引起的胃痛。癥狀有胃灼熱、脹痛不適、口干口苦、食欲不振、體重減輕、手足心熱等;慢性胃炎可見于上述證候。如果肝胃充滿火和酸,則應謹慎使用。服藥期間,飲食應清淡,忌辛辣刺激性食物,戒煙。
4、芪脂胃痛顆粒
對柴胡、延胡索、枳實、香附、甘草進行了烘烤。具有疏肝理氣、緩解胃痛的作用。用于肝郁氣滯、胸悶、上腹痛。胃切除術后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及綜合征可供參考。肝胃火滯、胃陰虛證引起胃痛者慎用。孕婦應慎用。
5、消健中膠囊(顆粒劑、合劑)
桂枝,白芍,甘草,生姜,紅棗。溫補虛,急止痛。用于脾胃虛寒、上腹痛、溫壓、咽酸嘈雜、食少心悸。胃十二指腸潰瘍可供參考。陰虛胃痛者慎用。
6、香砂養胃丸(顆粒)
白術、木香、砂仁、廣藿香、陳皮、姜厚樸、醋香附、茯苓、枳實(炒)、半夏、甘草。暖胃。用于胃陽虛濕氣滯引起的胃痛、胃脹。功能性消化不良、胃炎、潰瘍病見以上癥狀為參考。因胃陰虛或濕熱而引起飽腹、胃痛、嘔吐者,應慎用。避免生冷、油膩和酸性食物。
7、附子理中丸
附子(制)、干姜、黨參、炒白術、甘草。脾臟溫熱。用于脾胃虛寒、腹冷疼痛、嘔吐腹瀉、手腳不溫。急性、慢性胃炎、急性、慢性腸炎、腸功能障礙見以上癥狀為參考。大腸濕熱泄瀉慎用。
8、莫羅丹
百合、茯苓、白術(麩皮炒)、延胡索(醋)、黑藥、雞內金(炒)、川芎、蒲黃、當歸、白芍、麥冬、石斛、玄參、地榆、菖蒲、蒿、澤瀉。何偉江倪,健脾小張,銅鑼鼎通。用于脾胃虛弱、玩忽職守引起的胃痛、飽脹、昏睡、打嗝、燒心,適用于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如遇濕熱胃痛、飽脹,應慎用,孕婦應慎用。
但是再好用的胃藥也比不過安全有效的食物養護法安全,是藥三分毒這是老人傳下來的,所以如果想要養好胃最好是用傳統的中藥方調理,常用養胃的藥材有:猴頭菌,砂仁,山藥,蓮子,茯苓,他們對胃病調理效果甚好,有兩方面的作用:
1、調養脾胃。天氣冷,有些脾胃虛弱的人,常常出現食少腹脹、少氣懶言、大便稀溏、肢體倦怠等癥狀。
2、補益強身。平時體虛之人,應趁秋涼時加緊進補,以備冬天不時之需。山藥補而不熱,溫而不燥,最適合老年人需要,常吃有益無害。
將猴頭菌,砂仁,山藥,蓮子,茯苓放在一起,碾碎成猴菌砂仁濃縮粉,喝水時加一些吃,對胃病患者是很好的養胃方法,而且幽門螺桿菌有抑制和清潔作用,常飲溫胃、健胃,保護胃黏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