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上RI通常指腎臟指數Renal Index,用于評估腎臟功能或血流灌注情況,常見于超聲檢查或放射性核素腎圖檢查中。腎臟指數通過測量腎臟血流動力學參數反映腎臟濾過功能,數值異常可能提示腎動脈狹窄、慢性腎病或急性腎損傷等疾病。
1、血流評估:RI通過多普勒超聲測量腎動脈收縮期峰值流速與舒張末期流速比值,正常值范圍0.5-0.7。數值升高可能提示腎血管阻力增加,需結合血清肌酐、尿蛋白等指標進一步評估。
2、腎動脈狹窄:RI>0.8可能與腎動脈狹窄有關,通常伴隨難治性高血壓、血肌酐升高。治療需控制血壓如氨氯地平、纈沙坦,重度狹窄可考慮血管成形術或支架植入。
3、慢性腎病:長期RI升高可能反映腎小球硬化或間質纖維化,常伴隨夜尿增多、貧血。需限制蛋白質攝入每日0.6-0.8g/kg,補充復方α-酮酸延緩進展。
4、急性腎損傷:突發RI升高伴少尿、水腫時,可能與缺血或腎毒性藥物相關。停用腎毒性藥物如非甾體抗炎藥,必要時行連續性腎臟替代治療。
5、移植腎監測:移植術后RI>0.8提示排斥反應或血管并發癥,需活檢確診。免疫抑制劑他克莫司、霉酚酸酯調整是主要干預手段。
日常需監測血壓、限制鈉鹽攝入每日<5g,適度進行快走、游泳等有氧運動。避免使用腎毒性藥物,定期復查尿常規和腎功能。若出現持續RI異常合并血尿、泡沫尿等癥狀,建議盡早就醫排查原發性腎臟疾病或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系統性紅斑狼瘡對腎臟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