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血地黃湯由生地黃、黃芩、黃連、黃柏、梔子、赤芍、牡丹皮、當歸、甘草等藥物組成,具體劑量需根據患者體質和病情由中醫師辨證調整。
生地黃為君藥,具有清熱涼血、養陰生津的功效,常用劑量為15-30克。對于血熱熾盛者,可適當增加用量;脾胃虛寒者需配伍健脾藥物減量使用。
黃芩、黃連為臣藥,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作用,常規劑量各6-10克。肝膽火旺者可增加黃芩用量,心火亢盛者可側重黃連劑量。
黃柏、梔子輔助清熱瀉火,黃柏常用6-12克,梔子6-10克。下焦濕熱明顯時黃柏可增量,煩躁失眠者梔子可適當加量。
赤芍、牡丹皮涼血活血,赤芍一般10-15克,牡丹皮6-12克。瘀血癥狀明顯者可增加赤芍,血熱發斑者可側重牡丹皮。
當歸養血和血,常用6-12克;甘草調和諸藥,一般3-6克。血虛者可增量當歸,胃弱便溏者需減少甘草用量。
該方劑臨床應用需根據具體證候調整配伍比例,血熱證患者可配合綠豆湯、梨汁等清熱食療,避免辛辣燥熱食物。體質虛弱者應從小劑量開始,服藥期間忌食魚腥發物,出現腹瀉等不適需及時復診調整用藥。孕婦及陽虛者慎用本方,建議在中醫師指導下規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