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感染可通過外用抗真菌藥、口服抗真菌藥、聯合用藥、中藥輔助治療、預防復發等方式治療。真菌感染通常由皮膚屏障受損、免疫力低下、環境潮濕、接觸傳染源、糖尿病等因素引起。
1、外用抗真菌藥:皮膚淺表真菌感染首選唑類或丙烯胺類外用藥物。酮康唑乳膏對馬拉色菌感染效果顯著,特比萘芬乳膏適用于足癬和體癬,聯苯芐唑噴霧劑可用于大面積皮損。用藥前需清潔患處,療程一般持續2-4周。
2、口服抗真菌藥:頑固性感染或甲真菌病需口服給藥。伊曲康唑對念珠菌病和甲癬有效,特比萘芬片適用于毛發癬菌感染,氟康唑針對系統性念珠菌感染。肝功能異常者需定期監測轉氨酶,療程根據感染類型持續1-3個月。
3、聯合用藥:嚴重感染可采用外用+口服聯合方案。甲癬可配合環吡酮甲涂劑與口服特比萘芬,頭皮癬聯合酮康唑洗劑與伊曲康唑膠囊。聯合治療能降低耐藥性,提高治愈率,需注意藥物相互作用風險。
4、中藥輔助治療:部分中藥具有抗真菌作用。黃柏煎劑濕敷可緩解足癬糜爛,土槿皮酊外用治療體癬,苦參湯坐浴改善念珠菌性外陰炎。中藥起效較慢,建議與西藥配合使用,過敏體質慎用。
5、預防復發:治愈后需持續預防性用藥1-2周。保持患處干燥通風,鞋襪用硝酸咪康唑散處理,游泳池等公共場所避免赤足行走。糖尿病患者需控制血糖,免疫力低下者可間斷服用轉移因子口服液增強抵抗力。
日常穿著吸濕排汗的棉質衣物,運動后及時清潔皮膚皺褶部位。飲食增加大蒜、生姜等天然抗真菌食物,補充維生素B族和鋅元素。出現皮損擴散、化膿或發熱癥狀應立即就醫,免疫功能缺陷患者需在醫生指導下進行系統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