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功能損傷的早期癥狀包括食欲減退、乏力,隨著病情進展可能出現黃疸、腹脹,嚴重時可導致肝性腦病或腹水。肝功能損傷的表現主要有消化道癥狀、皮膚黏膜改變、凝血功能障礙、代謝異常及神經系統癥狀。
1、消化道癥狀:
肝功能受損時最先影響消化系統,表現為持續性食欲下降、厭油膩食物,伴有惡心嘔吐。部分患者出現餐后上腹飽脹感,這與肝臟合成膽汁能力下降、脂肪消化吸收障礙有關。長期肝功能異常可能導致體重減輕,需與胃腸道疾病鑒別。
2、皮膚黏膜改變:
膽紅素代謝障礙會導致皮膚和鞏膜黃染,尿液顏色加深如濃茶色。手掌大小魚際肌處可能出現肝掌紅斑,頸胸部可見蜘蛛痣。這些表現與肝臟滅活雌激素功能下降有關,是慢性肝損傷的特征性改變。
3、凝血功能障礙:
肝臟合成的凝血因子減少可導致牙齦出血、鼻衄或皮下瘀斑。輕微外傷后出血不易停止,女性可能出現月經量增多。嚴重者會發生消化道出血,這與維生素K吸收障礙和凝血因子Ⅱ、Ⅶ、Ⅸ、Ⅹ合成不足相關。
4、代謝異常:
肝功能減退時出現低蛋白血癥,表現為雙下肢凹陷性水腫或腹水。糖代謝紊亂可引發餐后血糖波動,脂溶性維生素吸收障礙可能導致夜盲癥或骨質疏松。部分患者出現肝病面容,表現為面色晦暗、眼眶周圍色素沉著。
5、神經系統癥狀:
晚期肝功能衰竭時血氨升高,可能引起注意力不集中、嗜睡或性格改變,嚴重者出現撲翼樣震顫、定向力障礙直至昏迷。這類肝性腦病癥狀與毒素無法被肝臟代謝、透過血腦屏障有關,需緊急醫療干預。
肝功能損傷患者日常需嚴格禁酒,避免使用對肝臟有損害的藥物如解熱鎮痛藥。飲食應選擇優質蛋白和易消化食物,適量補充B族維生素。出現皮膚瘙癢時避免抓撓,可使用溫水擦拭。定期監測肝功能指標,肝硬化患者需限制每日鈉鹽攝入。適當進行散步等低強度運動,避免劇烈活動加重代謝負擔。任何新發癥狀或原有癥狀加重都應及時就醫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