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透明細胞癌可通過手術切除、靶向治療、免疫治療、放療、介入治療等方式治療。腎透明細胞癌通常由VHL基因突變、長期吸煙、肥胖、高血壓、職業暴露等因素引起。
VHL基因突變是腎透明細胞癌的主要發病機制,該基因失活導致缺氧誘導因子異常積累,促進腫瘤血管生成。針對VHL通路開發的靶向藥物如舒尼替尼、帕唑帕尼、阿昔替尼可有效抑制腫瘤生長。
腎透明細胞癌對放療化療敏感性較低,但早期腫瘤可通過腎部分切除術或根治性腎切除術完整切除。腫瘤假包膜結構清晰的特點有利于手術剝離,保腎手術五年生存率可達90%以上。
抗血管生成靶向藥物通過阻斷VEGF通路抑制腫瘤血供。一線用藥包括培唑帕尼、卡博替尼等酪氨酸激酶抑制劑,二線可采用mTOR抑制劑依維莫司,中位無進展生存期可延長至11個月。
腫瘤微環境存在大量浸潤淋巴細胞,PD-1抑制劑納武利尤單抗、帕博利珠單抗等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可使20%-30%患者獲得長期緩解。聯合CTLA-4抑制劑伊匹木單抗可進一步提升療效。
Fuhrman分級系統顯示低級別腫瘤細胞異型性小,轉移風險低。腫瘤常表現為局限性生長,約75%患者確診時尚未發生遠處轉移,早期干預可獲得根治效果。
建議術后保持低鹽優質蛋白飲食,每日飲水2000ml以上避免腎臟負擔。適度進行快走、游泳等有氧運動,定期復查腹部CT監測復發。避免使用腎毒性藥物,控制血壓血糖在正常范圍。出現血尿、腰痛等癥狀需及時復查腫瘤標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