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門括約肌松弛可能導致大便失禁。肛門括約肌是控制排便的關鍵肌肉群,當其松弛或功能受損時,會減弱對糞便的約束能力,尤其在腹壓增加時容易出現失禁現象。
1、生理性因素導致的括約肌松弛:
年齡增長是常見誘因,老年群體因肌肉自然退化可能出現輕度失禁。妊娠分娩過程中產道擴張或會陰撕裂可能損傷括約肌,部分產婦產后會出現暫時性控便困難。長期便秘者因反復用力排便可能導致括約肌疲勞性松弛,這類情況通過盆底肌訓練多可改善。
2、病理性因素引發的功能障礙:
神經損傷可能與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多發性硬化等疾病有關,這類患者常伴隨肛周皮膚感覺減退。直腸脫垂或痔瘡反復脫出可能機械性牽拉括約肌,臨床表現為排便后擦拭不凈或黏液滲出。肛周膿腫手術史者若括約肌修復不全,可能出現氣體或稀便控制障礙。
建議每日進行提肛運動鍛煉盆底肌群,每次收縮保持10秒,10次為一組。飲食需增加膳食纖維攝入量,如燕麥、南瓜等食物可調節糞便性狀。避免攝入咖啡因或辛辣食物刺激腸道,有排尿障礙者需同步排查神經源性膀胱。騎自行車等運動可能加重會陰部壓迫,建議改為游泳或快走等低沖擊鍛煉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