睪丸炎可通過抗生素治療、鎮痛藥物輔助、抗炎藥物緩解、物理治療改善、生活方式調整等方式治療。睪丸炎通常由細菌感染、病毒感染、外傷刺激、尿路感染擴散、免疫因素等原因引起。
1、抗生素治療:細菌性睪丸炎需針對性使用抗生素,常用藥物包括左氧氟沙星、頭孢曲松、多西環素等。治療周期通常為2-4周,需完成全程用藥避免耐藥性。支原體感染可選用阿奇霉素或克拉霉素。
2、鎮痛藥物:劇烈疼痛可短期使用非甾體抗炎藥如布洛芬、對乙酰氨基酚或塞來昔布。嚴重疼痛可考慮曲馬多等弱阿片類藥物,但需警惕成癮性。陰囊托高可減輕墜脹感。
3、抗炎藥物:慢性睪丸炎可配合糖皮質激素如潑尼松短期使用。中藥制劑如癃清片、三金片具有清熱利濕功效。局部冷敷能緩解急性期腫脹,48小時后可改用熱敷促進吸收。
4、物理治療:超短波理療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環,每日1次連續7-10天。慢性期可采用紅外線照射或離子導入治療。避免長時間騎行或久坐,選擇透氣棉質內褲減少摩擦。
5、病因處理:腮腺炎性睪丸炎需聯用α-干擾素。結核性睪丸炎需規范抗結核治療6-9個月。伴有尿道炎者應同步治療,性傳播疾病需伴侶共同用藥。反復發作需排查前列腺炎或精索靜脈曲張。
日常飲食宜清淡,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多飲水保持尿量。急性期臥床休息時用毛巾卷墊高陰囊,恢復期可進行提肛鍛煉增強盆底肌力。戒煙限酒,控制血糖可降低復發風險。若出現持續高熱、劇烈疼痛或膿腫形成,需及時就醫考慮手術引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