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毛毛蟲蜇傷后出現紅腫瘙癢可通過局部清潔、冷敷緩解、外用藥物、口服抗過敏藥物和就醫處理等方式治療。這類反應通常由蟲體毒毛刺激、過敏反應、繼發感染、毒素擴散或個體敏感性差異引起。
1、局部清潔:
立即用膠布反復粘貼患處拔除毒毛,再用肥皂水或生理鹽水沖洗。毒毛殘留會持續釋放酸性毒素,導致組胺釋放加劇瘙癢。避免抓撓防止毒毛深入皮膚,兒童患者需輔助清理。
2、冷敷緩解:
用冰袋隔毛巾冷敷15分鐘/次,每日3-4次。低溫能收縮血管減少炎性介質滲出,緩解灼熱感和腫脹。注意避免凍傷,糖尿病患者慎用長時間冷敷。
3、外用藥物:
局部涂抹爐甘石洗劑或糖皮質激素軟膏如氫化可的松。前者通過氧化鋅收斂止癢,后者抑制免疫反應減輕炎癥。皮膚破損處禁用含薄荷成分藥劑,可能加重刺激。
4、口服抗過敏:
服用氯雷他定或西替利嗪等二代抗組胺藥。這類藥物選擇性阻斷H1受體,能有效緩解全身性瘙癢和風團,且嗜睡副作用較輕。合并哮喘病史者需警惕過敏反應加重。
5、就醫處理:
出現呼吸困難、眩暈或大面積水皰需急診。可能發生過敏性休克或壞死性皮炎,需靜脈注射腎上腺素或糖皮質激素。毒毛入眼者應立即眼科沖洗,避免角膜損傷。
恢復期保持患處干燥清潔,穿著純棉衣物減少摩擦。飲食避免海鮮、芒果等易致敏食物,適量補充維生素C增強毛細血管抵抗力。戶外活動時穿戴長袖衣物,避開毛蟲密集的樹林區域。若48小時后癥狀未緩解或出現淋巴結腫大,需皮膚科排查是否合并細菌感染。日常可在庭院噴灑擬除蟲菊酯類殺蟲劑預防蟲害,但需注意寵物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