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褥熱可能由產道損傷、宮腔感染、泌尿系統感染、血栓性靜脈炎、乳腺炎等原因引起,可通過抗生素治療、傷口護理、物理降溫、抗凝治療、乳腺疏通等方式緩解。
1、產道損傷:
分娩過程中會陰撕裂或側切傷口未妥善處理時,細菌易侵入深層組織引發感染。金黃色葡萄球菌和鏈球菌是常見致病菌,表現為傷口紅腫滲液伴38℃以上發熱。需每日用碘伏消毒傷口并保持干燥,嚴重感染時需靜脈注射頭孢曲松鈉等抗生素。
2、宮腔感染:
胎盤剝離面或子宮內膜創面被細菌侵襲可能導致子宮內膜炎,常見于胎膜早破或產程延長的產婦。癥狀包括惡露異味、下腹壓痛及持續高熱。需進行宮腔分泌物培養,根據結果選用克林霉素聯合慶大霉素治療,必要時行宮腔引流。
3、泌尿系統感染:
導尿管留置或分娩時膀胱受壓易引發尿道炎、膀胱炎。大腸埃希菌感染占75%以上,表現為尿頻尿痛伴低熱。建議每日飲水2000毫升以上,尿培養陽性者需口服磷霉素氨丁三醇散,哺乳期禁用喹諾酮類藥物。
4、血栓性靜脈炎:
產后血液高凝狀態可能導致盆腔或下肢靜脈血栓,繼發感染時出現弛張熱和患肢腫脹。超聲檢查可確診,需臥床抬高患肢并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鈣,嚴重者需靜脈滴注尿激酶溶栓。
5、乳腺炎:
乳汁淤積合并乳頭皸裂時,金黃色葡萄球菌經淋巴管入侵乳腺組織。典型表現為乳房硬結、局部發紅及39℃以上稽留熱??赏夥竺⑾蹙徑饷浲?,青霉素過敏者可用紅霉素軟膏涂抹乳頭,膿腫形成需切開引流。
產后需保持會陰清潔,每日用溫水沖洗2-3次并及時更換衛生巾。室內溫度維持在24-26℃,穿著透氣棉質衣物。飲食宜選擇高蛋白易消化食物如鯽魚湯、小米粥,避免辛辣刺激。每2-3小時哺乳一次排空乳房,哺乳前后用溫水擦拭乳頭。出現寒戰高熱或頭痛嘔吐等癥狀應立即就醫,避免發展為膿毒血癥。產后6周內禁止盆浴和性生活,定期復查血常規及超聲評估恢復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