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檢測抑郁傾向可通過觀察情緒、行為及生理變化初步判斷,但確診需由專業醫生完成。
1、情緒狀態觀察:
持續兩周以上的情緒低落、興趣減退是核心癥狀。注意是否出現無緣故的悲傷、空虛感,或對既往熱愛的事物喪失興趣。晨重夜輕的情緒波動模式較為典型,部分人群會伴隨強烈的自責無用感,甚至出現死亡念頭。
2、行為變化評估:
觀察社交回避、決策困難等行為改變。如頻繁取消聚會、工作效率驟降、洗漱等基礎自理行為變得困難。部分患者會出現激越行為,如反復踱步;另一些則表現為思維行動遲緩,應答間隔明顯延長。
3、生理癥狀監測:
記錄睡眠紊亂、食欲改變等軀體信號。早醒比平時早2小時以上且無法再入睡比失眠更具提示性,體重一個月內波動超5%需警惕。非器質性頭痛、胃腸不適等軀體化癥狀可能反復就診各科室。
建議用標準化量表PHQ-9輔助篩查,但需注意自測量表可能低估病情。若上述癥狀超過半數且持續影響生活,應及時到精神心理科就診。日常保持規律作息,每周3次30分鐘有氧運動,增加深海魚、堅果等富含ω-3脂肪酸食物的攝入,這些措施可作為預防性調節。社會支持系統薄弱者可通過正念冥想緩解壓力,但已有明顯癥狀者不宜僅依賴自我調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