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光眼可通過藥物治療、激光治療、手術治療、生活方式調整、定期監測等方式控制眼壓。青光眼通常由房水循環障礙、視神經損傷、遺傳因素、眼部外傷、長期使用激素類藥物等原因引起。
1、藥物治療:
青光眼患者常用降眼壓藥物包括前列腺素類藥物如拉坦前列素、β受體阻滯劑如噻嗎洛爾、碳酸酐酶抑制劑如布林佐胺。藥物通過減少房水生成或促進房水排出降低眼壓,需嚴格遵醫囑使用并定期復查眼壓變化。
2、激光治療:
選擇性激光小梁成形術SLT和激光虹膜切除術適用于開角型和閉角型青光眼。激光治療通過改善房水引流通道功能控制眼壓,具有創傷小、恢復快的優勢,但部分患者可能需要重復治療。
3、手術治療:
小梁切除術和青光眼引流閥植入術是常見術式。手術通過建立新的房水外流通道降低眼壓,適用于藥物控制不佳或晚期青光眼患者。術后需密切觀察眼壓及并發癥,如濾過泡滲漏或感染。
4、生活方式調整:
避免一次性大量飲水、控制咖啡因攝入、戒煙可減少眼壓波動。運動選擇低強度有氧活動如散步,避免倒立等使眼壓升高的體位。保持規律作息,夜間睡眠時適當抬高床頭。
5、定期監測:
每3-6個月需進行眼壓測量、視野檢查和視神經OCT掃描。建立完整的眼壓晝夜曲線記錄,發現眼壓異常波動時及時調整治療方案。合并高血壓、糖尿病患者需同步控制全身疾病。
青光眼患者日常可增加深色蔬菜、藍莓等富含抗氧化物質的食物攝入,避免高鹽飲食。適度進行太極拳等舒緩運動有助于改善眼部微循環。嚴格避免揉眼、長時間暗環境用眼等行為,外出佩戴防紫外線眼鏡。家屬應學會識別急性閉角型青光眼發作的頭痛、視力驟降等癥狀,備好應急降眼壓藥物。建立長期隨訪計劃,聯合眼科醫生、營養師制定個性化管理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