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患者的生存期與疾病分期、治療依從性及并發癥控制密切相關。代償期肝硬化患者通過規范治療可長期存活,失代償期5年生存率約為20%-30%。
一、代償期肝硬化的生存預期:
肝臟功能尚能代償時,患者可能無明顯癥狀或僅表現為乏力、食欲減退。此階段通過抗病毒治療如恩替卡韋、替諾福韋、戒酒、低脂飲食等措施,可延緩病情進展。定期監測肝功能、超聲及胃鏡檢查能早期發現食管靜脈曲張等并發癥,此類患者中位生存期可達12年以上。
二、失代償期肝硬化的生存管理:
出現腹水、肝性腦病或消化道出血等并發癥時,需綜合干預。利尿劑聯合限鹽控制腹水,乳果糖調節腸道菌群改善肝性腦病,內鏡下套扎術預防再出血。合并肝腎綜合征需人工肝支持,符合條件者應考慮肝移植,移植后5年生存率可達70%。此階段需嚴格限制蛋白質攝入量,每日控制在0.8-1.0g/kg體重。
肝硬化患者需建立包含肝病科、營養科的多學科隨訪體系。每日保證30分鐘有氧運動如太極、散步,避免劇烈運動引發消化道出血。飲食采用高熱量、適量優質蛋白、低脂原則,優先選擇魚肉、豆制品,限制動物內臟及油炸食品。心理支持可緩解焦慮抑郁情緒,加入病友互助組織有助于提升治療信心。出現發熱、意識改變等感染征象需立即就醫,自發性腹膜炎是導致病情惡化的常見誘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