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內膜不典型增生是子宮內膜細胞異常增殖的病理狀態,可能由長期雌激素刺激、多囊卵巢綜合征、肥胖、糖尿病、遺傳因素等原因引起,可通過孕激素治療、左炔諾孕酮宮內緩釋系統、子宮內膜切除術、全子宮切除術等方式干預。
長期無孕激素拮抗的雌激素暴露是主要誘因,常見于無排卵性月經周期或絕經后激素替代治療。患者可能出現月經周期紊亂、經期延長等癥狀。調整生活方式如控制體重、減少高脂飲食攝入有助于改善內分泌環境。
肥胖和胰島素抵抗通過增加外周脂肪組織中的芳香化酶活性,促進雄激素轉化為雌激素。多囊卵巢綜合征患者常伴隨高雄激素血癥和稀發排卵,建議通過二甲雙胍等胰島素增敏劑配合有氧運動改善代謝狀態。
長期使用他莫昔芬等雌激素受體調節劑的乳腺癌患者風險顯著升高。這類藥物在乳腺組織發揮抗雌激素作用的同時,可能刺激子宮內膜增生。定期婦科超聲監測和間歇性孕激素撤退治療可降低風險。
子宮內膜不典型增生屬于癌前病變,可能與PTEN抑癌基因突變、微衛星不穩定性等分子機制相關。患者常見異常子宮出血、陰道排液等癥狀。醋酸甲羥孕酮、地屈孕酮等大劑量孕激素可誘導內膜轉化。
約30%未治療病例可能進展為子宮內膜癌,尤其伴有復雜不典型增生者。子宮切除術是完成生育要求患者的根治性選擇。保守治療期間每3-6個月需行子宮內膜活檢評估療效。
日常需保持BMI<25kg/m2,每周進行150分鐘中等強度運動如快走、游泳。增加十字花科蔬菜和全谷物攝入,限制紅肉及加工食品。治療期間嚴格隨訪,出現陰道大出血或持續腹痛需立即就診。未生育患者完成治療后建議盡早妊娠,產后仍需長期監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