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漏多數情況下不能自愈,需根據病因采取針對性治療。耳漏通常由外耳道炎、中耳炎或鼓膜穿孔等疾病引起,放任不管可能加重感染或引發聽力下降。
一、常見病因及對應處理:
外耳道炎導致的耳漏多與細菌或真菌感染有關,表現為耳道瘙癢、黃色分泌物。需保持耳道干燥,避免掏耳,醫生可能開具抗生素滴耳液。中耳炎常伴隨耳痛、發熱,兒童多見,急性期需用抗生素控制感染,慢性反復發作者可能需鼓膜置管術。鼓膜穿孔引起的耳漏可見透明或血性液體,小穿孔可能自愈,大穿孔需手術修補。
二、日常護理注意事項:
出現耳漏時應避免游泳、淋浴進水,用干凈棉球輕柔吸收分泌物。勿自行使用滴耳藥物或偏方,錯誤操作可能將感染推向深部。飲食宜清淡,減少辛辣刺激食物攝入,適當補充維生素C增強免疫力。睡眠時患耳朝上,避免壓迫。
耳漏持續超過3天或伴隨眩暈、面癱等癥狀需立即就醫。愈后恢復期可進行耳周熱敷促進血液循環,避免長時間佩戴耳機。兒童患者需定期復查聽力,防止滲出性中耳炎導致語言發育遲緩。老年人反復耳漏需排查糖尿病等基礎疾病,控制血糖有助于減少感染復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