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齒漏出牙根可通過牙周夾板固定、牙齦移植術、根面覆蓋術、樹脂充填、調整咬合等方式治療。該癥狀通常由牙齦萎縮、牙周炎、牙齒排列不齊、刷牙方式不當、年齡增長等原因引起。
1、牙齦萎縮:長期橫向刷牙或使用硬毛牙刷可能導致牙齦機械性損傷,表現為牙齒敏感、根面暴露。日常選用軟毛牙刷配合巴氏刷牙法,使用含氟牙膏增強牙本質抗酸能力,避免冷熱刺激。
2、牙周炎:牙菌斑堆積引發牙槽骨吸收,常伴隨牙齦出血、牙齒松動。需進行齦下刮治清除結石,配合鹽酸米諾環素局部緩釋藥,輔以氯己定含漱液控制感染。
3、牙齒畸形:錯位牙導致局部牙齦受力異常,可通過正畸治療重新分配咬合力。隱形矯治器或傳統托槽矯正需持續12-24個月,矯正期間需加強鄰面清潔。
4、咬合創傷:夜磨牙或深覆合造成牙齦損傷,需佩戴咬合墊分散壓力。聚碳酸酯材質的夜間防護墊能減少60%咬合力,配合顳下頜關節放松訓練。
5、老年性萎縮:內分泌變化導致結締組織退化,建議每年進行牙周探診檢查。膠原蛋白基質移植可覆蓋暴露根面,結合低頻激光治療促進牙齦微循環。
日常攝入維生素C含量高的獼猴桃、草莓等水果,增強牙齦結締組織強度。使用沖牙器清潔牙間隙時選擇最低檔位,避免水流沖擊暴露的牙骨質。太極拳等低強度運動可改善口腔微循環,但需避免游泳時氯氣對牙面的侵蝕。定期進行專業齦下刮治時,要求醫生采用手動刮治器減少根面磨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