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病可能由病毒感染、酒精攝入過量、藥物損傷、代謝異常、自身免疫等因素引起。
1、病毒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肝病常見原因,病毒通過血液或體液傳播,長期感染可能導致肝硬化或肝癌。治療需抗病毒藥物如恩替卡韋、索磷布韋、達卡他韋,定期監測肝功能指標。
2、酒精損傷:長期過量飲酒會引發酒精性脂肪肝,發展為肝炎或肝硬化。戒酒是關鍵治療措施,補充維生素B族和蛋白質有助于肝細胞修復,嚴重時需進行肝移植手術。
3、藥物毒性:對乙酰氨基酚過量或抗結核藥物異煙肼可能造成藥物性肝損傷。立即停用肝毒性藥物,使用谷胱甘肽、甘草酸制劑等保肝藥物,必要時進行血漿置換治療。
4、代謝異常:非酒精性脂肪肝與肥胖、胰島素抵抗相關,表現為肝細胞脂肪堆積。控制體重和血糖是基礎治療,建議地中海飲食結合有氧運動,藥物可選吡格列酮、維生素E。
5、自身免疫:自身免疫性肝炎因免疫系統錯誤攻擊肝細胞導致,多見于女性。糖皮質激素聯合硫唑嘌呤是標準治療方案,定期檢測自身抗體水平,晚期需考慮肝移植。
調整飲食結構減少高脂食物攝入,增加優質蛋白和新鮮蔬果比例。每周進行150分鐘中等強度運動如快走、游泳,避免熬夜和過度勞累。出現黃疸、腹水或意識障礙等嚴重癥狀時需立即就醫,肝功能異常者每3-6個月復查超聲和肝纖維化掃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