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出現肌少癥時通常表現為四肢無力、行走緩慢、易跌倒等癥狀,可通過握力測試、步速測量及肌肉量評估進行初步判斷。
肌少癥是一種與年齡相關的肌肉質量和功能下降的綜合征,早期識別對預防并發癥至關重要。握力測試是簡單有效的方法,男性握力小于26公斤、女性小于18公斤提示可能存在肌力下降。日常觀察中,老人從椅子上起身需要借助手臂支撐、爬樓梯明顯費力、提重物困難等現象都值得警惕。步速測量中,每秒行走距離小于0.8米屬于異常范圍。
1、臨床評估方法:
醫療機構可通過雙能X線吸收測定法精確測量肌肉質量,配合生物電阻抗分析進行輔助診斷。血液檢查中,血清睪酮、維生素D水平降低與肌少癥存在關聯。醫生會結合肌肉力量、身體表現和肌肉質量三項指標進行綜合判斷,滿足兩項異常即可確診。
2、居家觀察要點:
家屬可記錄老人半年內體重變化,非刻意減重情況下下降超過5%需引起重視。觀察衣物是否逐漸寬松、褲腰明顯變松等細節。測量小腿圍,男性小于34厘米、女性小于33厘米提示風險。注意老人是否出現反復跌倒、步行時需要間歇休息等日常活動能力減退的表現。
預防肌少癥需保證每日蛋白質攝入量達到每公斤體重1.2-1.5克,優選魚肉、雞蛋、豆制品等優質蛋白。規律進行抗阻訓練如彈力帶練習、靠墻蹲起等,每周3次以上。補充維生素D可促進鈣吸收,每日曬太陽20分鐘或遵醫囑服用補充劑。定期監測血壓血糖,控制慢性病發展。建立社交活動計劃,保持積極心態對維持肌肉功能有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