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心肌炎可通過充分休息、營養支持、抗病毒治療、控制心律失常、改善心功能等方式治療。病毒性心肌炎通常由柯薩奇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等感染引起,部分患者與免疫反應異常、遺傳易感性等因素相關。
1、充分休息:急性期需絕對臥床以減少心肌耗氧,恢復期逐漸增加活動量。三個月內避免劇烈運動,防止誘發心力衰竭。睡眠時間建議每日8-10小時,體位選擇半臥位可減輕心臟負荷。
2、營養支持:高蛋白飲食如魚肉、雞胸肉、豆制品有助于心肌修復。補充富含維生素C的獼猴桃、橙子等水果,限制鈉鹽攝入每日不超過5克。避免酒精、咖啡因等刺激性飲品。
3、抗病毒治療:早期使用利巴韋林、阿昔洛韋、更昔洛韋等抗病毒藥物可抑制病原體復制。干擾素治療適用于重癥病例,需監測白細胞減少等副作用。免疫球蛋白靜脈注射能中和病毒毒素。
4、控制心律失常:β受體阻滯劑美托洛爾可降低心室率,胺碘酮適用于室性心律失常。嚴重傳導阻滯需臨時心臟起搏,持續性室速可能需射頻消融術。動態心電圖監測有助于評估療效。
5、改善心功能:利尿劑呋塞米減輕肺淤血,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培哚普利延緩心室重構。重癥患者需主動脈內球囊反搏或體外膜肺氧合支持。心肌酶譜和超聲心動圖定期復查。
恢復期應保持低強度有氧運動如步行、太極拳,每周3-5次每次30分鐘。居家監測心率血壓變化,出現胸悶氣促立即就診。心理疏導緩解焦慮情緒,避免過度擔憂影響康復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