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跖膿皰病可通過局部護理、光療、口服藥物、生物制劑、中醫治療等方式干預,通常與遺傳易感性、金屬過敏、感染誘發、吸煙刺激、免疫紊亂等因素有關。
1、局部護理:
保持患處清潔干燥,避免機械摩擦。每日用溫水浸泡后涂抹尿素軟膏或水楊酸軟膏軟化角質,使用糖皮質激素類藥膏如鹵米松乳膏控制炎癥。穿寬松透氣的鞋襪減少汗液刺激。
2、光療干預:
窄譜UVB照射可抑制表皮過度增殖,每周2-3次治療需持續8-12周。光療可能引起皮膚干燥,需配合保濕劑使用。嚴重泛發患者可考慮PUVA療法,但需注意光敏反應風險。
3、口服藥物:
阿維A膠囊調節角質形成細胞分化,環孢素軟膠囊抑制T細胞活化,甲氨蝶呤片干擾表皮細胞增殖。用藥期間需監測肝腎功能,妊娠期禁用維A酸類藥物。
4、生物制劑:
司庫奇尤單抗阻斷IL-17A炎癥通路,烏司奴單抗抑制IL-12/23信號傳導。適用于傳統治療無效的中重度患者,需篩查結核等感染灶,治療費用較高但起效較快。
5、中醫治療:
濕熱證型選用黃連解毒湯加減,血瘀證型配合桃紅四物湯調理。外洗方可選用苦參、地膚子、白鮮皮等煎湯濕敷,針灸選取曲池、血海等穴位調節免疫。
日常需嚴格戒煙并避免鎳鉻等金屬接觸,限制辛辣刺激飲食。急性期可嘗試冷敷緩解瘙癢,慢性反復發作建議完善斑貼試驗查找過敏原。適度運動如游泳、瑜伽有助于減輕壓力誘因,但需避免足部過度受力。病程超過3個月或合并甲損害時應至皮膚科規范診療,長期不愈可能繼發細菌感染需聯合抗生素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