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壓正常不能完全排除青光眼,青光眼的診斷需結合視神經檢查、視野檢查等多維度評估。眼壓正常型青光眼可能與視神經血流異常、角膜厚度偏薄等因素有關,通常表現為視野缺損、視盤凹陷擴大等癥狀。
部分患者眼壓雖在正常范圍內,但視神經對壓力耐受性較低。視網膜神經節細胞進行性凋亡可導致視盤杯盤比增大,通過光學相干斷層掃描可發現視網膜神經纖維層變薄。此類患者需定期監測視野變化。
中央角膜厚度較薄者測量眼壓時數值可能偏低,實際眼壓被低估。角膜厚度每減少50微米,眼壓測量值可能偏低1mmHg。臨床常用超聲角膜測厚儀輔助評估,必要時需校正眼壓值。
眼部血流動力學異常是重要誘因,視神經乳頭篩板區微循環障礙可引發缺血性損傷。熒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可見視盤充盈延遲,治療可考慮鈣通道阻滯劑如尼莫地平改善微循環。
特定基因突變如OPTN、TBK1等與正常眼壓性青光眼相關。有家族史者即使眼壓正常,也應每6-12個月進行眼底照相和視野檢查,早期發現特征性視神經損害。
低血壓、偏頭痛、睡眠呼吸暫停等系統性疾病可能參與發病。血壓晝夜節律異常導致夜間眼部灌注不足,需監測24小時動態血壓并控制基礎疾病。
建議每日攝入富含花青素的藍莓、黑枸杞等食物保護視神經,避免長時間俯臥體位影響眼靜脈回流。規律進行快走、游泳等有氧運動改善微循環,使用非接觸式眼壓計每月監測。若出現虹視、視野縮小等癥狀應立即進行房角鏡檢查和24小時眼壓曲線測量,必要時采用選擇性激光小梁成形術或引流閥植入手術干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