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腔占位可通過宮腔鏡檢查、影像學評估、病理活檢等方式明確診斷,通常由子宮內膜息肉、子宮肌瘤、子宮內膜增生、宮腔粘連、惡性腫瘤等因素引起。
宮腔鏡檢查是確診宮腔占位性質的金標準,能直接觀察病灶形態并獲取組織樣本。對于異常子宮出血、不孕或超聲提示占位>1cm者,建議優先選擇宮腔鏡。該檢查可同步鑒別黏膜下肌瘤、內膜息肉等常見病變,準確率達90%以上。
部分病例可通過經陰道超聲、MRI等影像學初步評估。三維超聲能顯示占位血流信號,MRI對肌瘤定位更精準。但影像學無法替代病理診斷,僅適用于拒絕宮腔鏡或存在手術禁忌者,仍需結合腫瘤標志物等輔助檢查。
子宮內膜息肉占良性病變的70%,常伴月經量增多。子宮肌瘤可能壓迫宮腔導致腹痛。惡性病變如子宮內膜癌多表現為絕經后出血,CA125可能升高。宮腔鏡活檢能明確區分這些病理類型。
宮腔鏡兼具診斷與治療功能,可同步行息肉電切、肌瘤剔除等操作。采用冷刀技術能減少內膜損傷,日間手術模式恢復快。相比診斷性刮宮,其漏診率降低60%,特別適合微小病灶的定位切除。
嚴重心肺疾病、急性感染期患者需謹慎。術中可能發生子宮穿孔、水中毒等并發癥,發生率<1%。術后遵醫囑使用左氧氟沙星預防感染,地屈孕酮調節內膜修復,定期復查超聲監測復發。
日常需保持外陰清潔,避免經期性生活。增加西藍花、亞麻籽等抗炎飲食,適度練習凱格爾運動增強盆底肌力。術后1個月禁盆浴及劇烈運動,出現發熱或持續出血需及時復診。40歲以上患者建議每年婦科檢查聯合HPV篩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