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除了蒲地藍,還有這些兒科常用藥,孩子要禁用或慎用,您知道嗎?》這篇文章引發了各位家長的熱議,很多媽媽留言說:這些都是以前的常用藥,不用這些,孩子生病到底該怎么辦?能不能推薦一些靠譜的藥?
點擊下文查看詳細內容:
除了蒲地藍,還有這些兒科常用藥,孩子要禁用或慎用,您知道嗎?
袋鼠麻麻要說:孩子患病,三分靠治療,七分靠護理,不要把孩子康復的希望完全寄托在藥物上。
科學的護理是孩子快速恢復健康的基礎,在護理的基礎上,必要時可以針對具體癥狀合理使用藥物。
一、感冒
因為感冒大多是病毒感染引起的自限性疾病,本身不需要特別的治療,感冒癥狀在開始的3-5天內比較嚴重,一般過5天后逐漸好轉,吃藥或輸液只可緩解癥狀,并不能縮短病程。
1.護理
寶寶感冒,家長著急,但是想要寶寶感冒盡快痊愈,家長的細心護理必不可少。在護理寶寶的過程中,爸爸媽媽既要做到心細,也要做到心定,這樣才能更好地照顧感冒中的寶寶。
1)寶寶感冒,家長應該盡量保持居家環境合適的溫度和濕度,一般適宜的環境溫度為20-25℃左右,適宜的濕度為50%-60%;如果天氣好,開窗通氣換氣,使屋里的空氣保持清新流通;若天氣不好,可以適當使用空氣凈化器來改善室內的空氣質量。
2)給寶寶補充充足的水分,首選白開水。不要給寶寶喝碳酸飲料或者橙汁,這些飲品可能會刺激咽喉,加重咳嗽癥狀。
3)寶寶感冒時,多伴有消化功能障礙,胃口不好很常見,家長注意給孩子的飲食多變換些花樣,多吃易吸收、不油膩的食物,避開不易消化的飲食,不用一次吃太多,更不要在孩子不想吃的時候強迫喂食,可以少食多餐的形式調理胃口,以保證寶寶攝取均衡營養。
4)如果出現較輕的鼻塞癥狀,家長護理時可以向寶寶鼻腔內滴入少許生理鹽水,數分鐘后,用吸鼻器抽吸,可幫助排出鼻腔內的分泌物。也可采用溫熱毛巾局部濕敷,或按摩寶寶鼻翼兩側緩解鼻塞癥狀。
2.用藥
如果寶寶感冒,同時伴有發熱、嚴重鼻塞等癥狀,則需要對癥治療。
兒童感冒用藥的原則是:能不用藥不用藥,能少用藥不多用藥,能口服不注射。
推薦反復感冒的寶寶接種肺炎疫苗和流感疫苗以減少患病的次數。
不推薦給寶寶用丙種球蛋白、干擾素、脾氨肽、匹多莫德等所謂免疫增強劑來提高免疫力,不僅沒有長期的明確療效,還有可能帶來未知的藥物來源的傷害,務必要謹慎。
1)發熱
若孩子出現中低度發熱,精神狀態比較好,可以在家里觀察;可使用溫水洗澡、溫水拭浴等物理降溫法幫助降溫。
當物理降溫效果不好,孩子體溫超過38.5度時,可給孩子服用退燒藥,或根據癥狀選擇相應的兒童感冒藥。
世界衛生組織在全球范圍內推薦寶寶發燒時使用的最有效、副作用最小的退燒藥是對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
藥品:對乙酰氨基酚常見
藥品名稱:泰諾林
適用人群:3個月以上的兒童
服藥劑量:每次每千克體重10-15毫克
服藥時間:每4小時一次,一天最多5次
注意事項:蠶豆病患兒避免使用
藥品:布洛芬
常見藥品名稱:美林
適用人群:6個月以上的兒童
服藥劑量:每次每千克體重5-10毫克
服藥時間:每6小時1次,一天最多4次
注意事項:脫水癥、腎臟功能不好的患兒不適用,哮喘寶寶慎用。
2)鼻塞
如果鼻塞比較嚴重,影響了寶寶吃奶、睡覺等,可以在醫生指導下應用緩解鼻塞的藥物。
6個月以下的嬰兒,可以直接給他們用注射級別的生理鹽水,也就是0.9%的氯化鈉。用小滴管吸一點點,滴到寶寶鼻腔里面,可以起到滋潤鼻腔的作用。針對6個月以上的嬰幼兒,通常推薦使用兒童專用的生理性海水鼻腔噴霧劑。
家長不要盲目使用緩解閉塞的藥物,務必在醫生指導下合理用藥。
二、咳嗽
我們常聽到“干咳”和“濕咳”的說法,通常所說的“干咳”是指無痰的咳嗽,而“濕咳”則指有痰的咳嗽。
不過對于嬰幼兒來說,有的時候有痰也不會吐出來,需要家長仔細聽孩子咳嗽的聲音,來判斷孩子咳嗽的性質。
寶寶痰多不易咳出可以這樣來判斷——
如果寶寶咳嗽的時候有「呼嚕呼嚕」的聲音,咳嗽之后有明顯吞咽動作,并有惡心干嘔(有時會吐出粘液)的情況,就說明寶寶的痰比較稀釋,多半被咽下,不用吃化痰藥。
要是沒有以上情況,寶寶咳嗽前后明顯有痰音也沒有緩解,就屬于咳出困難,可以嘗試給寶寶服用一些化痰藥物。
大一點能自我表述的孩子,可以直接詢問「是否有痰」。如果實在分不清,建議帶孩子就醫。
如果寶寶咳嗽不嚴重,家長可通過洗溫水浴的方法來緩解癥狀。具體做法是:先把浴室門窗關上,使里面充滿水蒸氣。吸入一些水蒸氣,對于舒緩呼吸道癥狀有一定幫助。
如果室內環境過于干燥,可適當用加濕器,使室內濕度維持在50-60%左右,也有助于緩解呼吸道癥狀。但需要注意加濕器的清潔衛生,避免二次污染。
如果寶寶咳嗽咳痰,可以輕輕地給他拍背,促使寶寶把痰咳出來。
干咳:抑制咳嗽反射中樞的鎮咳藥,大多數為處方藥,如含有可待因的糖漿(易上癮),可選的口服藥物是鹽酸丙卡特羅,嬰幼兒可選擇口服液,年長兒可以選擇片劑。非處方藥為氫溴酸右美沙芬,兒童選糖漿劑。
不過,發現寶寶長期干咳,一定要先來醫院,由醫生查明原因、明確診斷以后,才能進行有效合理的治療。
濕咳:1歲之前的寶寶不推薦自行使用化痰藥,1歲之后,只有在寶寶痰多不易咳出的情況下,才推薦使用化痰藥物。
可以對癥選用單一成分化痰的藥,如鹽酸氨溴索糖漿,或者是乙酰半胱氨酸顆粒等。
鹽酸氨溴索通過黏液排除促進作用以及溶解分泌物的特性促進體內痰液排出去,起到止咳的作用。乙酰半胱氨酸通過分解痰中的黏蛋白,使痰液變得稀薄易于咳出而達到止咳目的。
三、腹瀉
引起小兒腹瀉的病因比較多,從醫學的角度分為感染性腹瀉和非感染性腹瀉。引起感染性腹瀉的病因主要是細菌和病毒,夏天以細菌感染多見,常因食入不干凈的被污染的食物導致;秋冬季多由輪狀病毒引起,也叫秋季腹瀉。
除了感染因素以外,還有很多非感染因素可導致寶寶腹瀉,如喂養不當,寶寶不能耐受乳糖,食用過敏性食物、吃清熱解毒的中藥,與季節有關等。
如今正是秋季腹瀉高發季,想要了解更多關于秋季腹瀉的知識,可以點擊查看這篇文章:
這種病傳染性強、致死率高,寶寶出現這些癥狀,家長千萬別大意!
1.護理
腹瀉常常會引起脫水,而脫水對孩子有很大的危害,所以家長在護理孩子時,一定要保證他的水分的攝入量,家長可到醫院開一些口服補液鹽,或給孩子多喝些湯。
腹瀉還會給孩子皮膚造成一些損害。大便中的液體對孩子的皮膚,尤其是對嬌嫩嬰兒的皮膚是一個很大的刺激和損傷,因此家長應在孩子每次大便后,拿清水把肛門,尤其是粘著大便的那些部位沖洗干凈,用干爽的毛巾或干的紙巾擦干,然后敷上保護皮膚的藥膏,以減少皮膚的損傷。
2.用藥
預防脫水:給寶寶口服補液鹽,要按說明書沖兌,以保證達到最佳效果。
如果買不到補液鹽,也可以自制,方法是在溫水中放入少量鹽和糖,味道不要太甜或太咸即可。
服用益生菌:益生菌可以調節腸道菌群,有利于緩解腹瀉癥狀,常用的有雙歧桿菌、嗜酸乳桿菌。
服用腸道黏膜保護劑:如蒙脫石散,可保護腸道黏膜并吸附病毒,促進病情的恢復。
適當補充鋅制劑:鋅可以修復受損的腸道黏膜,有利于縮短病程。
如果腹瀉次數較多,伴有發燒、膿血便等情況時,就不能只口服補液鹽了,需要去看醫生。如果嘔吐嚴重無法進水或者無尿、少尿也應該立即就醫,不能擅自買強力止瀉藥來吃。
要知道腹瀉也是人體的自我防御機制之一,腹瀉的過程也是把對人體不利的細菌或病毒排出去的過程,而強力止瀉藥是通過抑制腸道的反應,讓腸道蠕動減緩來強行止瀉的。
也就是說,吃了強力止瀉藥后,病毒或細菌就排不出去了,這樣反而不好。
四、胃腸脹氣
新生兒寶寶的消化系統尚未發育成熟,很容易出現消化不良、腸道脹氣,不僅肚子脹得鼓鼓的,還會引起肚子疼,寶寶哭鬧不止。
關于寶寶腸脹氣的知識,大家可以戳下文詳細了解:
嬰兒排氣操:防脹氣、便秘,助消化!用過的媽媽都說好!
治療胃腸脹氣,可以使用西甲硅油,也叫二甲硅油。兒童和成人都可以用。它在腸道內起的作用是把腸道內的大氣泡變成小氣泡,并排出體外,我們也可以叫它消泡劑。這個藥非常安全,嬰兒也可以用,常用于緩解嬰兒的腸絞痛癥狀。因為它只是在腸道內走一圈,不會被腸道吸收進血液,因此,不會有全身的副作用。
這篇文章目的不是為了給大家推薦藥,而是希望大家熟悉這些藥物用途,一旦需要的時候能想起它們。
不主張家庭常備太多的藥品,如果備太多,用藥時很容易濫用;如果長期不用,藥品又很容易過期,存在不小心吃了過期藥的風險。現在大家的生活很方便,一般家庭住址附近都有很多藥店,買藥十分方面。
袋鼠麻麻家的小藥箱常備的也只有對乙酰氨基酚、口服補液鹽、蒙脫石散、碘伏等幾種藥。
最后再重申一遍,寶寶生病護理是關鍵,切勿擅自盲目用藥!任何疾病務必先明確病因,再根據醫生的合理建議選擇用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