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化疤痕可通過局部按摩、藥物涂抹、激光治療、注射填充、手術修復等方式改善。疤痕形成通常與創傷愈合異常、炎癥反應過度、膠原代謝失衡、遺傳因素、感染等因素有關。
1.局部按摩:適度按摩能促進疤痕組織血液循環,軟化增生性疤痕。每日用指腹以打圈方式按壓疤痕5-10分鐘,配合維生素E油或橄欖油可增強效果。此方法適用于術后6個月內的新鮮疤痕。
2.藥物涂抹:硅酮凝膠通過水合作用抑制成纖維細胞增殖,積雪草苷軟膏能減少炎癥介質釋放,復方肝素鈉尿囊素凝膠可調節膠原合成。三種藥物需連續使用3-6個月,對肥厚性疤痕效果顯著。
3.激光治療:脈沖染料激光靶向破壞疤痕內毛細血管,點陣激光刺激真皮膠原重塑。需進行3-5次治療,間隔4-6周,適用于凹陷性疤痕和色素沉著疤痕。治療后需嚴格防曬。
4.注射填充:曲安奈德注射液通過抑制炎癥反應減輕疤痕增生,5-氟尿嘧啶可阻斷成纖維細胞增殖。每月注射1次,3次為療程,對瘢痕疙瘩有較好效果。可能出現皮膚萎縮等副作用。
5.手術修復:疤痕切除縫合術適用于線性增生疤痕,皮瓣轉移術用于大面積攣縮疤痕。術后需配合放療或藥物注射防止復發。手術治療需在疤痕穩定期傷后6-12個月進行。
淡化疤痕期間應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多攝入富含維生素C的柑橘類水果和獼猴桃。適度有氧運動可改善局部微循環,游泳等水中運動能減少疤痕牽拉。疤痕部位需全年使用SPF30以上防曬霜,夜間可敷貼硅膠貼片保持濕潤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