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結核性腦膜炎具有傳染性,但傳播途徑與普通結核病不同。該病由結核分枝桿菌感染腦膜引起,但病原體通常通過血液傳播而非直接接觸傳染。
一、傳播途徑與風險因素:
結核性腦膜炎的傳染源多為活動性肺結核患者,兒童主要通過吸入含菌飛沫感染肺部原發病灶后,細菌經血行播散至腦膜。與患者共用餐具或日常接觸不會直接傳播腦膜炎,但密切接觸未經治療的肺結核患者可能增加感染風險。免疫功能低下、營養不良或未接種卡介苗的兒童更易發病。
二、疾病發展與識別特征:
疾病初期表現為低熱、食欲減退等非特異性癥狀,易被忽視。進展期會出現持續性頭痛、噴射狀嘔吐、頸項強直等腦膜刺激征,嬰幼兒可表現為前囟膨隆、驚厥或意識障礙。晚期可能出現腦神經麻痹、偏癱等嚴重并發癥,需通過腦脊液檢查、影像學及結核菌素試驗確診。
三、防控與治療措施:
確診后需立即進行抗結核治療,常用藥物包括異煙肼、利福平、吡嗪酰胺等聯合用藥方案。患者應隔離至痰菌轉陰,密切接觸者需進行結核菌素篩查和預防性用藥。保持室內通風、佩戴口罩可降低傳播風險,患者衣物餐具應單獨消毒處理。
日常護理需保證患兒營養攝入,選擇高蛋白易消化的食物如魚肉泥、豆腐等,避免辛辣刺激。恢復期可進行輕柔的肢體活動促進功能康復,定期監測肝功能與聽力。家庭成員應接種卡介苗并每年進行胸部X線篩查,患兒康復后仍需持續隨訪2年以上觀察有無復發跡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