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過乙肝并自愈后仍可能再次感染。乙肝病毒表面抗體陽性者具有免疫力,但抗體水平下降或接觸高病毒載量時存在再感染風險。
乙肝病毒感染后自愈通常指病毒被免疫系統清除,同時產生保護性抗體。這種抗體可維持數年甚至終身,但隨時間推移可能逐漸減弱。抗體水平低于10毫國際單位每毫升時,保護作用可能不足。接觸乙肝病毒感染者血液或體液、共用注射器、無防護性行為等高風險行為均可能導致再次感染。
1、抗體保護期:
乙肝表面抗體濃度與保護效力直接相關。常規檢測中抗體水平大于100毫國際單位每毫升可視為強保護,低于此數值建議定期監測。疫苗接種可刺激抗體回升,尤其對醫務人員等高危人群推薦加強免疫。
2、病毒變異風險:
乙肝病毒存在多種基因型,某些變異株可能逃逸原有抗體識別。我國常見B型和C型病毒株,若接觸不同基因型病毒仍可能感染。基因測序可輔助判斷病毒分型,指導臨床干預。
保持規律作息有助于維持免疫功能,建議適量攝入富含優質蛋白的食物如魚類、豆制品。每周進行150分鐘中等強度運動可增強體質,太極拳、游泳等溫和運動尤為適宜。避免飲酒減輕肝臟負擔,定期檢測肝功能與乙肝兩對半指標。接觸疑似污染源后應立即清洗消毒,醫務人員應按規范使用防護裝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