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炎可通過抗病毒藥物、保肝藥物、免疫調節藥物、抗纖維化藥物、對癥治療藥物等方式治療。肝炎通常由病毒感染、酒精損傷、藥物毒性、自身免疫異常、代謝障礙等原因引起。
1、抗病毒治療:慢性病毒性肝炎需長期抗病毒治療,常用藥物包括恩替卡韋、替諾福韋、丙通沙。恩替卡韋適用于乙肝病毒復制活躍者,替諾福韋對耐藥株有效,丙通沙可根治丙肝。治療期間需定期監測病毒載量。
2、保肝降酶:肝細胞損傷時需使用保肝藥物,如水飛薊賓、雙環醇、還原型谷胱甘肽。水飛薊賓可穩定肝細胞膜,雙環醇降低轉氨酶,谷胱甘肽幫助解毒。這類藥物需連續使用2-3個月。
3、免疫調節:自身免疫性肝炎需使用糖皮質激素聯合硫唑嘌呤。潑尼松起始劑量較大,癥狀緩解后逐漸減量,硫唑嘌呤需監測白細胞計數。治療周期通常超過6個月。
4、抗纖維化:肝纖維化患者可使用安絡化纖丸、扶正化瘀膠囊。安絡化纖丸含丹參酮成分,扶正化瘀膠囊具有活血功效。需配合超聲彈性成像評估療效。
5、對癥用藥:黃疸患者可用熊去氧膽酸,瘙癢癥狀選用考來烯胺,腹水時聯合螺內酯和呋塞米。熊去氧膽酸促進膽汁排泄,考來烯胺結合膽鹽,利尿劑需監測電解質。
肝炎患者需長期低脂高蛋白飲食,每日攝入雞蛋、魚肉、豆制品等優質蛋白,限制動物內臟攝入。適度進行太極拳、散步等低強度運動,避免劇烈運動加重肝臟負擔。戒酒并避免使用對乙酰氨基酚等肝毒性藥物,每3-6個月復查肝功能、超聲等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