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手腫可能由局部外傷、過敏反應、靜脈回流障礙、關節炎、腎臟疾病等原因引起,可通過冷熱敷處理、抗過敏治療、改善循環、關節保護、原發病控制等方式緩解。
1、外傷腫脹:局部撞擊或扭傷可能導致毛細血管破裂,組織液滲出形成腫脹。24小時內冰敷收縮血管,48小時后熱敷促進吸收。抬高患肢利于靜脈回流,避免揉搓加重出血。
2、過敏反應:接觸花粉、化妝品等致敏原引發血管神經性水腫。遠離過敏源后口服氯雷他定,局部涂抹氫化可的松軟膏。嚴重時可能出現喉頭水腫,需立即就醫。
3、靜脈淤血:長時間下垂姿勢或靜脈血栓阻礙血液回流。進行握拳-放松運動促進循環,穿戴壓力手套。可能與深靜脈血栓有關,通常伴隨皮膚發紺、脹痛等癥狀。
4、骨關節炎:關節滑膜炎癥導致晨僵和對稱性腫脹。佩戴護具減少摩擦,補充氨糖軟骨素。類風濕關節炎需聯合甲氨蝶呤治療,伴隨關節畸形需風濕科就診。
5、腎臟異常:腎功能減退時水鈉潴留引發全身性水腫。限制每日飲水量在1500ml內,檢測24小時尿蛋白。慢性腎炎患者需控制血壓,可能出現泡沫尿、乏力等癥狀。
日常需監測水腫是否蔓延至面部或下肢,記錄每日出入水量。低鹽飲食減少鈉攝入,適當食用冬瓜、薏仁等利水食物。避免長時間保持同一姿勢,睡眠時墊高上肢。若腫脹持續72小時不消退或伴隨呼吸困難,需急診排查心腎疾病。定期進行握力訓練和手指屈伸操,促進淋巴回流。糖尿病患者需警惕感染性腫脹,及時處理皮膚破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