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酸苯丙哌林片和噴托維林氯化銨片能一起吃嗎
一文理清臨床常用鎮咳藥物!
咳嗽是一種機體正常的保護性反射活動,有利于清除呼吸道分泌物。輕度咳嗽一般無需治療,但嚴重或長期的咳嗽可能影響正常生活和工作。據流行病學調查顯示,咳嗽是目前人們尋求醫療幫助的最常見原因。
不少患者在咳嗽初期常常自行購買藥物服用。然而,目前市面上在售的鎮咳藥物五花八門,許多鎮咳藥物存在中樞神經系統副作用,一旦過量使用或濫用,將引起不良后果,故選擇鎮咳藥物前,充分了解其有效性和安全性是十分有必要的。
目前臨床上常用的鎮咳藥物分為以下幾類:
1
第一代抗組胺藥物
常見代表藥物為馬來酸氯苯那敏(撲爾敏),通常為人們感冒后咳嗽的首選藥物,目前在售的復方制劑包括阿斯美(復方甲氧那明)、惠菲寧、泰諾等。
其鎮咳的機制可能為其具有親脂性,可穿透中樞神經系統,并具有抗膽堿能活性。但也因其可穿透中樞神經系統,因此對中樞神經系統有一定鎮靜作用,服用后最常見的副作用為嗜睡。
因此,服藥后應避免從事需要高度集中精力的工作,如開車、電焊等。相比之下,第二代抗組胺藥物為疏脂性,無法穿透中樞神經系統,相對來說中樞鎮靜的副作用較小,但其鎮咳作用不如第一代,臨床上主要用于抗過敏治療,代表藥物為氯雷他定、西替利嗪。
2
中樞性鎮咳藥:直接抑制延腦咳嗽中樞,根據是否具有成癮性和麻醉性分為依賴性和非依賴性。
1.依賴性中樞鎮咳藥:可待因
可待因是罌粟提取物中發現的一種天然生物堿,被認為是一種弱阿片類藥物,主要通過在肝臟分解代謝為嗎啡而發揮中樞鎮咳活性。
起效迅速,鎮咳作用強大,適用于各種原因引起的急慢性咳嗽。
但不良反應較多。惡心、便秘可能發生于多達50%的患者,其他不良反應包括嗜睡、呼吸抑制、成癮等。因其具有成癮性及耐藥性,因此主要用于嚴重的頑固性咳嗽患者在其他治療無效時短暫使用。
此外,由于其強鎮咳作用,且能夠抑制呼吸腺體分泌及纖毛運動,因此對于痰多的患者不建議使用,以免排痰不暢而加重感染。
2.非依賴性中樞鎮咳藥:右美沙芬
右美沙芬是目前銷售最廣泛的鎮咳藥物,可作為N-甲基-D-天冬氨酸拮抗劑,通過拮抗中樞神經系統孤束核中的谷氨酸受體水平,降低咳嗽反射的敏感性來抑制咳嗽。
因其對咳嗽療效顯著(作用與可待因相似)而沒有可待因的鎮痛和催眠作用,無成癮性,治療劑量對呼吸中樞亦沒有抑制作用,已成為許多非處方藥(OTC)復方鎮咳制劑的主要活性成分,并廣泛應用于一些兒童止咳制劑。
有研究表明,右美沙芬的代謝產物右啡烷,患者耐受性更好,因此日后很可能取代右美沙芬而用于臨床治療。
3
外周性鎮咳藥
外周性鎮咳藥指通過抑制咳嗽感受器、傳入/傳出神經或效應器發揮作用的藥物,代表藥物為那可丁。
那可丁的主要成分為阿片所含的異哇琳類生物堿,通過發揮局部麻醉效應、解除支氣管平滑肌痙攣而起到鎮咳效果,止咳作用與可待因相當。
不良反應輕微,且無鎮痛、鎮靜及呼吸抑制作用,無成癮性。常常作為復方甲氧那明的一種成分,與第一代抗組胺藥物一同起效。
4
兼性鎮咳藥
指兼有外周和延髓呼吸中樞抑制作用的藥物,代表藥物為噴托維林和苯丙哌林。
1.噴托維林
市面上常見的口服制劑“咳必清”主要成分即為噴托維林,多用于治療普通感冒、流感、支氣管炎或鼻竇炎引起的咳嗽,作用強度為可待因的1/3。
常與H1受體拮抗劑及祛痰劑氯化銨、愈創木酚共同制成復方制劑以同時達到止咳、祛痰的效果。
不良反應主要為便秘,偶有輕微頭暈、頭痛。需注意的是,噴托維林具有微弱的阿托品樣作用,青光眼及心功能不全者應慎用。
2.苯丙哌林
苯丙哌林為非阿片類藥物,主要通過阻斷肺及胸膜感受器的傳入感覺神經沖動發揮鎮咳效果,兼有部分直接中樞抑制作用,鎮咳作用極強,約為可待因的2-4倍,起效快,一般服藥次日癥狀即可改善,且無嗜睡等副作用。
適用于2歲以上兒童及成人的短期止咳治療,尤其是對于劇烈咳嗽患者為推薦的首選藥物。但因其極強的鎮咳作用,故不宜用于痰多的患者。
3.其他
其他具有止咳作用的藥物包括薄荷醇、依巴斯汀、孟魯司特鈉等,但都不屬于傳統意義上的鎮咳藥,且患者個體異質性較高,因此本文不做過多介紹。
需要明白的是,止咳只能起到短暫的緩解癥狀作用,病因治療才是疾病治療的關鍵。上呼吸道感染或普通感冒是引起咳嗽的最常見原因,但不明原因的慢性咳嗽和由于肺部疾病(如慢阻肺、哮喘、支氣管擴張、肺間質纖維化等)引起的咳嗽也很常見。
如使用止咳藥物后癥狀無改善或停藥后癥狀反復,建議及時就診完善胸部影像學、肺功能、鼻竇CT等相關檢查明確病因。
此外,生活方式的改善也很重要,如戒煙、減少職業或環境暴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