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藥價反水,同一藥品,藥店比醫院貴28倍!“4+7”中選藥品,在藥店買不到了......
近日,央視財經發布了一篇《醫院17元一盒的藥,藥店卻賣498元!到底“差”在哪?》文章,隨后人民日報轉發,引起業界一片嘩然。
文章稱,自2016年我國推出一致性評價政策后,目前已有211個藥品種類通過了一致性評價。但是,這些通過一致性評價的藥品在藥店卻很難買到......
藥店難買“4+7”中選藥,同一藥品醫院藥店相差28倍
在211個通過一致性評價的藥品中,最常見的像蒙脫石散、阿莫西林這兩藥品,通過一致性評價的企業數量已有9家,但是北京多家藥店都沒有銷售這些企業的藥品。
而通過一致性評價的企業數量達到4家的頭孢呋辛酯片,也只有一家藥店在銷售。
不僅如此,其他“4+7”中選的常見品種,通過一致性評價的藥品在藥店也是一藥難求。
據文章報道,在調查的10家藥店中,25個中選藥品,只見到了恩替卡韋分散片,而且價格比醫院的中標價高出28倍。
北京作為“4+7”試點城市,恩替卡韋分散片(28片)在醫院的價格是每盒17.36元,而現今僅有的這家藥店價格卻還是498元一盒。并且該藥店負責人表示:28片的恩替卡韋分散片,498元一盒,一直都是這個價錢。
至于為何藥店“4+7”中選藥品難見蹤影,并且僅有的幾家藥店藥價也一直未降。
有藥店負責人解釋,醫院的進貨渠道和藥店的不一樣,醫院有國家補助,藥店沒有。這或許就是同一藥品醫院藥店差價大的癥結所在。
事實上,不只北京,在“4+7”帶量采購的11城市中,都出現了這種現象。
有媒體對試點城市中擁有院邊店的部分連鎖企業進行的調研結果顯示,各地連鎖企業中選的在營品種,都因價格倒掛,供應商不補差等,銷量下滑,甚至全部下架。
企業藥店協商難,進貨價不一,藥品下架
“4+7”帶量采購主要是通過一致性評價的仿制藥替代高價原研藥,以量換價。在實際執行的過程中,為什么藥店仿制藥的售價要遠高于醫院?為什么藥店買不到過評仿制藥?
有“4+7”中選藥品企業表示,希望借帶量采購效應使藥店的售價下降從而增加銷量。但與一些大型藥店進行多次談判卻無法達成一致。
此外,成都倍特藥業副總裁周俊指出:如果藥店不能承諾可以賣多少量,不能承諾預付款,從某種意義上,這個下調價格就不成立了。
由于無法獲得較低的采購價,藥店的零售價格自然也就居高不下,在和醫院的競爭中失去了價格優勢,久而久之也就不愿意去采購通過一致性評價的藥品,患者自然很難在藥店購買到過評藥了。
藥店買不到中標降價藥品,這個問題能解決嗎?
帶量采購不斷推進,藥店納入集采,或將破局
隨著仿制藥一致性評價和帶量采購的逐步推進,越來越多的仿制藥過評,未來帶量采購中標數量將大幅增加,更多降價的仿制藥將進入醫院。
在這樣的背景下,藥店為獲得市場份額,也將下調在售仿制藥的價格。而其招標采購方式的調整,也將會有更多降價的仿制藥出現在藥店中。
事實上,關于藥店采購方式的調整,今年5月,山東省就已發文,明確連鎖零售藥店可通過山東省藥品集中采購平臺網上采購藥品。
這意味著,即使沒有量的保證,藥店也可與醫院有同樣的供貨價格,從而實現與醫院相同的零售價。這種采購方式一旦鋪開,或將從根本上解決醫院、藥店同藥不同價的問題。
找到藥企和藥店的利益平衡點,讓更多的仿制藥擺上藥店的貨架,將會是企業和有關部門的工作重心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