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豚又名江豚、角,分布在我國沿海和長江下游。河豚毒素主要有河豚毒和河豚酸,主要存在于河豚的睪丸、卵巢、卵、肝、腸組織中,有些河豚的肌肉也有劇毒。河豚毒素(氨基過氫喹氮雜茂化合物,C11H17N3O8),具有箭毒樣作用,毒素的毒性相當穩定,用鹽腌、日曬、煮沸、高壓、高溫121℃均不能完全破壞。
【臨床表現與診斷要點】
1.有誤食或烹飪不當食用史。食入河豚毒素后,極易從胃腸道吸收,并迅速排出體外。對胃腸道有局部刺激作用,先引起感覺障礙,隨后發生運動神經麻痹。嚴重中毒者出現腦干麻痹,導致循環衰竭而死亡。
2.進食河豚后0.5~3h迅速發病,最初感上腹不適,惡心、嘔吐、腹痛、腹瀉、口渴、口唇發麻、全身軟弱乏力、麻木、共濟失調、眼瞼下垂、腱反射減弱或消失,甚至出現癱瘓。以后出現呼吸淺慢、不規則,血壓、體溫下降,脈搏慢、傳導阻滯、瞳孔散大、言語不清、呼吸困難、發紺,最后出現呼吸、循環衰竭。死亡病例的病程多在發病后4~6h。毒素在體內解毒和排泄甚快,如果發病后8h未死亡,大多能康復。
【防治措施與用藥】
1.水產部門應采取措施嚴禁銷售河豚并銷毀河豚,加強“河豚有毒,不能食用”的宣傳,學會識別河豚,以防發生河豚中毒。
2.一旦發生河豚毒素中毒,早期可用1%硫酸銅溶液100ml口服、或阿撲嗎啡5~6mg皮下注射,催吐;并以1∶5000高錳酸鉀溶液或0.5%活性炭懸液洗胃,再口服15~30g硫酸鎂導瀉,高位清潔灌腸。
3.同時補液、利尿,促使河豚毒素排出體外,可用L-半胱氨酸50~100mg/d,加入輸液中靜脈滴注。維持水、電解質平衡,可用高滲葡萄糖液、甘露醇、呋塞米等。
4.肌肉麻痹者,可用士的寧2~3mg,肌內或皮下注射,3次/d。重癥加用氫化可的松100~200mg肌內注射或稀釋后靜脈注射,每日1次,以減輕中毒反應。
5.可肌內注射或稀釋后靜脈注射阿托品2mg,或山莨菪堿注射液20mg,或東莨菪堿0.5mg,每15~30min1次,直至阿托品化,呼吸正常且穩定。
6.可試用鮮蘆根搗汁服用解毒。
本文摘自化工化學出版社出版,戴德銀、黃茂濤、張德云主編的《常見病用藥及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