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腔靜脈綜合征指上腔靜脈血流受阻導致的面頸部和上肢水腫、呼吸困難等癥狀的臨床癥候群,可能與縱隔腫瘤壓迫、血栓形成、淋巴結腫大、血管炎、醫源性損傷等因素有關,可通過溶栓治療、支架植入、放療、化療、手術減壓等方式干預。
1、腫瘤壓迫:縱隔腫瘤或肺癌壓迫上腔靜脈是最常見病因,通常伴隨咳嗽、咯血等癥狀。需針對原發腫瘤治療,如小細胞肺癌采用依托泊苷+順鉑化療,非小細胞肺癌適用培美曲塞聯合卡鉑方案。
2、靜脈血栓:中心靜脈置管或高凝狀態導致血栓形成,表現為突發顏面腫脹。急性期采用低分子肝素抗凝,慢性期可選用利伐沙班,必要時行導管引導下溶栓術。
3、淋巴結腫大:淋巴瘤或轉移淋巴結壓迫可致進行性呼吸困難,需通過PET-CT明確性質?;羝娼鹆馨土龀S肁BVD方案化療,晚期可考慮自體干細胞移植。
4、血管炎癥:貝赫切特綜合征等血管炎性疾病引發靜脈壁增厚,典型表現為虹膜炎伴皮膚紅斑。糖皮質激素聯合硫唑嘌呤是基礎治療方案,重癥需使用英夫利昔單抗。
5、醫源性損傷:起搏器導線或輸液港相關纖維化可逐漸阻塞管腔,早期發現可嘗試球囊擴張成形術,嚴重狹窄時需行上腔靜脈-右心房搭橋術。
日常需低鹽飲食控制水腫,睡眠時抬高床頭30度,避免穿戴緊身衣物。監測血氧飽和度,出現意識改變需立即急診處理。長期患者建議進行上肢康復訓練,使用彈力袖套預防淋巴水腫,定期隨訪增強CT評估病情進展。